Archive

Posts Tagged ‘快閃儲存’

業界首創 96 層 3D NAND 技術確定於 2018 投產

July 5th, 2017 No comments

近日有廠商宣佈已成功開發出 96 層垂直儲存的 3D NAND 技術 BiCS4,並預計於 2018 年投產。BiCS4 是由 Western Digital 與東芝 (Toshiba Corporation) 聯合開發,最初提供 256-gigabit 晶片,日後將會擴充容量,包括可達 1-terabit 的單一晶片。

此外 BiCS4 將會採用 3-bits-per-cell 與 4-bits-per-cell 兩種架構,同時具備多種技術和製造方面的創新。3D NAND 產品組合是專為各種終端市場所設計,範圍涵蓋消費者、流動裝置、運算裝置和數據中心。

Western Digital 預計於 2017 年整體 3D NAND 供貨量將有 75% 以上來自 64 層 3D NAND (BICS3) 技術的產品組合。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支援橫向擴展、全新快閃儲存提升效率/靈活性

November 22nd, 2013 No comments

隨著儲存海量數據而衍生出來的種種問題,加上傳統硬碟未能提供一定的速度以應付大數據分析工作,因此近兩年開始,快閃儲存陣列便不知不覺地加入到企業的採購名單之中;現時最為人熟悉的 EMCIBMHDS 均各自推出各具特色的快閃儲存陣列,而今次 EMC 亦再下一成,推出具備橫向擴展能力的快閃儲存陣列。

EMC 推出的 XtremIO 方案能於閒置、繁忙、空置或全滿狀態的情況下對任何應用程式工作負載提供一致性、可預計性及效能;同時為了提升整體效能,XtremIO 亦配備全新的快閃記憶體儲存技術,包括具有線性擴充能力的橫向擴充多元控制器架構、長期運作及同步的重複數據刪除技術,以及比傳統 RAID 磁碟陣列效率高 6 倍及快 4 倍的數據保護。(官方數據)

另一方面,EMC XtremIO 本身擁有四項互相協調的技術,透過這種微妙的關連性,令方案可在保持效率和耐用性的同時,將效能最大化:

– Content-Based Data Placement
– Dual-Stage Metadata Engine
– XtremIO Data Protection(XDP)
– Shared In-Memory Metadata

XtremIO 技術重點

現時企業用戶已開始使用全快閃記億體儲存陣列以支援虛擬桌面基建(VDI)、虛擬伺服器,以及大規模的綜合數據庫及測試/研發環境這些橫跨多個數據集、變化頻繁、對可預測性及一致的低遲緩有較高要求的工作負載。而 XtremIO 本身亦擁有多種特別的技術,以便應付高要求的工作負載:

Content-Based Data Placement:能於所有 SSD 和陣列控制器內的每一個微小部份,維持陣列固有平衡及優化,並於數據傳送途中刪除重複數據。

Dual-Stage Metadata Engine:能讓陣列利用快閃記憶體儲存的隨機存取特性,無須後台清理程序(又稱垃圾回收),就將數據置入陣列任何一個部份。

XtremIO Data Protection (XDP):專為快閃記憶體儲存而設的算法,從而防止 SSD 事故,同時提供比傳統 RAID 多 6 倍的可用容量(官方數據,未經證實)。XDP 讓終端用戶可以 100% 利用 XtremIO 的容量,同時保持一定效能。

Shared In-Memory Metadata:令陣列提供廣泛的效能,並快速複製陣列內已儲存的資訊,如以大規模加速部署虛擬機器等常見任務。

XtremIO 是一款建基於稱為 X-Brick 元件的橫向擴充陣列。每個 X-Brick 可提供 10TB 容量,另外官方指 20TB 容量版本預計明年初上市。XtremIO 陣列提供 100 萬完全隨機 IOPS,在單個 XtremIO 擁有 250TB 的有效容量,及為 XtremIO 集群提供同步重複數據刪除能力。

單個 XtremIO 能從兩個控制器擴充至 8 個,最多可配備 128 個核心,在所有數據服務均啟動的情況下,處理任何 OLTP 數據庫、虛擬伺服器及 VDI 工作負載。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為流量提供能見度!新技術簡化 SAN 架構複雜性

November 1st, 2013 No comments

到現時為止,光纖通道技術仍能夠提供到最高的可靠性、延展性和網絡性能,因此仍然是數據中心用作支援高度虛擬化環境、雲架構與新興快閃儲存 (flash-based storage) 的理想選擇;既然光纖通道技術擁有這麼多優勢,難怪 SAN 這種分享式儲存架構在數據中心之內可以說是愈來愈受歡迎。

透過 SAN 儲存架構的協助下,各系統可共用相同空間,從而節省了大量成本及增加了整體的靈活性;另外由於 SAN 採用了光纖作傳輸媒介,這自然能提升其效能及大幅降低樽頸問題,令儲存架構不再輕易成為樽頸來源,看來 SAN 儲存架構應能成為未來儲存架構的新寵。

雖然 SAN 擁有很多優勢,但曾經使用過 SAN 儲存架構的人肯定會發現其中兩大缺點。第一是價格真是十分高昂(當然並非指基於 iSCSI 的 SAN 方案,而是指傳統的方案),第二就是在部署及使用過程中擁有說不盡、講不出的複雜性。不過要解決上述兩大問題,並非沒可能的。前者相信只需一定時間,待技術更成熟後自然會有下調空間,後者則可通過不同的管理方案盡可能將複雜的管理變得較為簡單。

其中近日 Brocade 便推出了一種名為 Brocade Fabric Vision 的技術,假如你本身使用 Brocade 的方案,此技術或許能助你一臂之力。它主要針對儲存區域網絡 (SAN) 的管理工作而設,透過方案大家可「「較為輕易」」地進行 Monitoring and Alerting Policy Suite (MAPS) 及 Flow Vision 動作,從而簡化 SAN 管理並降低營運成本。

被問到當中簡化 SAN 的秘訣時,Brocade 指她們提供的 Fabric Vision 技術是一套協助 IT 部門加速 SAN 部署、妥善運用資源與降低營運成本的軟、硬件方案。透過 Fabric Vision 技術,管理人員便可憑藉不同的工具及自動化功能簡化 SAN 的日常管理、促進生產力,以及實現 SAN 基建主動管理,從而確保 SAN 能夠帶來最大的可用性與效益。

藉 MAPS 主動掌握 SAN 狀態與效能

MAPS 是一種以政策為基礎的監控及預警方案,其作用在於能主動監察 SAN 基建的狀態與效能,確保應用正常運作、隨時可用。MAPS 內建數百種經 Brocade SAN 專家審核的臨界規則和指令(官方數字),使 IT 人員在制定及實施主動監控與預警方案時毋須進行繁複的人工操作,也不用作出任何猜測。

企業可將 MAPS 政策配置於 SAN fabric 或多重 fabric,以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此外,MAPS 也可透過單一對話框(dialog box),同一時間為不同 fabric 的指定埠設立特別規則。綜合儀表板可顯示每台交換機的狀態報告,更會把違反政策狀況的資訊詳列出來,有助管理人員找出將會發生的問題,可以說是稍為及早辨識出交換機或 fabric 的未來動態及行為。

Flow Vision 是甚麼?

Flow Vision 是一個內置的工具,主要能協助管理人員在不中斷服務的情況下辨識、監控和分析特定應用與數據流,以保持網絡發揮高效能、避免網絡擠塞,並優化資源。Flow Vision 為整個 fabric 的流量提供一定的能見度和狀態分析,而且亦能做到在不用中斷應用運作的情況下即可自動偵測、監控效能、以及收集特定流量的相關統計資訊,確保達到最高的應用效能和資源優化。

當 Flow Vision 配合 MAPS 及 Brocade Network Advisor 運作,就會實現主動應用管理;而 MAPS、Flow Vision 和 Brocade Network Advisor 三者聯合組成可涵蓋整個 fabric 的臨界監控與預警方案,實現主動管理以改善可用性,且簡化 SAN 管理和降低營運成本。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多核心優化、瘋狂快閃 4 倍加速!

September 13th, 2013 No comments

面對如大數據等相關應用的高要求,傳統基建於整體的設計上亦必須作出相對的調整;提到大數據,筆者說得較多的相信便是針對大數據的一些儲存裝置,例如早前訪問 EMC 時所提及的快閃儲存便直接影響大數據分析方案的表現及效能;透過快閃儲存配合不同的軟件,企業便可智能地將常用的資料自動儲存在快閃 Flash Storage 之中,令日後存取這些常用的數據時更快更方便。

除此之外,數據高速增長亦令企業不得不積極地應用虛擬化技術及雲端運算以實現 IT 轉型,使企業更為靈活並運作得更有效率;現時,成千上百台的虛擬機器正日以繼夜產生不斷增長的數據,效能和可用性的需求繼而不斷上升。基建團隊需要一個讓他們可以更少資源,完成更多工作的儲存系統。

針對不斷增長的數據,企業必須作出相應的投資並用於購買儲存系統,而這情況必定是持續至少一段時間,直到符合法規的一定時期後才可刪除這些數據;話雖如此,但在這「一段時期」內所產生的數據量亦不容忽視,企業可考慮將舊有或不常用的數據儲存到傳統的 SATA 之中,而常用的才儲存於快閃或 SSD 內。

不過隨著技術更進步,快閃在速度亦更上一層樓,而價格卻相對較以往便宜,例如近日 EMC 宣佈推出的全新 VNX 系列便聲稱做到比上一代系統快 4 倍。新推出的 VNX 系列採用了 EMC MCx(多核心優化)軟件,此軟件能釋放快閃記憶體效能,從而大幅提升虛擬化應用程式及檔案效能。至於在價格方面,官方稱現時部署新一代的 VNX 系列只需上一代三分之一價錢即可,亦即是說更便宜的售價但提供到同樣效能。

新推出的 VNX 系列包括 VNX5200、VNX5400、VNX5600、VNX5800、VNX7600、VNX8000 以及 VNX-F,這系列方案均使用了最新 Intel Sandy Bridge 技術,並加入具備已優化快閃記憶體的多核心優化(multi-core optimization)軟件,可加速虛擬化應用程式的效能。

中階價格、更強效能

上述都提過,VNX 系列現時已配備了 MCx 軟件,此軟件能滿足中階解決方案虛擬化應用高效能、低遲緩這兩項最常見的需求。MCx 軟件利用最新 Intel 多核心處理技術的優勢,透過於所有核心(多達 32 個)分配 VNX 數據服務,優化快閃記憶體儲存,這是一個中階陣列的新概念,藉以讓 VNX 能以上一代三分之一價格獲得強大的效能。

在 MCx 支援的單一 VNX 系統中,用戶大致上可獲得以下的優勢:

– 效能超越前四代系統之總和(官方數據),或根據最新 SPECsfs 結果,達 580,796 SPECsfs2008 nfs Ops/Sec(整體反應時間相等於 0.78 微妙)。
– 對過渡性 NAS 應用程式提供多於 3 倍的效能(如在 VMware 環境中的 NFS),反應時間較之前 VNX 系統快 60%。(官方數據)
– 同時支援 Oracle 及 SQL OLTP 數據庫,並能以 735K IOPS(每秒輸入/輸出量)運算,較之前 VNX 系統高出 4 倍以上。(官方數據)
– 虛擬機器超過 6,600 台,較上一代系統增強六倍。(官方數據)
– 頻寬速度較上一代系統提升超過 3 倍以上,Oracle 和 SQL 數據庫的傳輸速度達每秒 30GB。(官方數據)

一般而言,優化虛擬化應用程式的效能只需使用很少的快閃記憶體裝置(平均少於總效能的 5%)。但現時透過 VNX 系列方案,用戶便能利用固定區塊重複數據刪除技術大幅降低效能需求,非常適合虛擬機器、虛擬桌面以及其他來源眾多並包括許多冗餘數據的環境。此外,隨著 EMC FAST 提供的功能,例如 4 倍提升的分層精細度及 eMLC 裝置,讓用戶能進一步降低每 GB 的成本。根據官方指出,現時用戶只需配搭新推出的 VNX 系列和新版本 FAST 套件,便可降低 50% 以上的快閃記憶體容量需求及虛擬機器成本。

至於針對更高低遲緩要求的過渡性工作負載,EMC 亦發佈了 EMC XtremSW Cache 2.0 伺服器快閃記憶體高速快取緩衝記憶體軟件。據官方引述一份來自 Demartek 的評估指出,SQL 伺服器工作負載中,把 XtremSW Cache 2.0 增設至 VNX8000 全快閃記憶體配置,能把遲緩降低達 65%。

XtremSW Cache 2.0 提供與 VMware vCenter 環境更高互通性、並支援 IBM AIX、在 Oracle RAC 環境中分配一體化高速快取緩衝記憶體;官方亦表示,XtremSW Cache 2.0 能進一步支援任何伺服器快閃記憶體 SSD 及 OCIe 硬件(包括 XtremSF 伺服器快閃記憶體硬件),明顯感覺到新方案於設計時針對性地加強了對 VMware、AIX 和 Oracle RAC 環境的支援。

VNX 系列系統及 XtremSW Cache 2.0 現已有售。VNX-CA 解決方案和在 Oracle RAC 環境中分配一體化高速快取緩衝記憶體的 XtremSW Cache 2.0 ,亦預計於 2013 年第四季上市。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