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Posts Tagged ‘雲端化’

43% 網管人計劃於 2015 將大部份業務雲端化

December 5th, 2014 No comments

隨著雲端化已漸漸受到企業的接受,近年來企業均希望將傳統的商業應用搬上雲端,務求令員工能隨時隨地進行工作。而此情況於 2015 年會更普及。近日一份由 Akamai 發表的研究結果便顯示,企業億漸轉移為運用互聯網傳送及運作業務應用。雖然 50% 受訪者表示,現時只有不足 20% 業務應用於互聯網上運作,但 43% 受訪者預期,明年大部份業務應用將會透過互聯網運作。

是次「應用傳送策略趨勢調查」(Trends in Application Delivery Strategies)由 Gatepoint Research 於今年年初進行,訪問了 350 位企業內部 IT 決策人員,其中大部份(65%)受訪者於 Fortune 1000 企業內擔任高級管理職位,並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商業及金融服務、製造業、醫療保健、電訊及運輸界代表。當中近半數受訪者(46%)來自國際企業,旗下超過五分一用戶於美國境外工作。

是次研究不單了解企業如何迅速地策劃將業務應用遷移至互聯網,亦反映了他們在這方面的關注。例如資訊安全仍然是大多數受訪者最關注的課題(87%)。此外,66% 受訪者對轉移互聯網後的效能表現表示憂慮,而 45% 則對可靠性表示關注。

在全球化、遙距工作及流動等趨勢帶動下,進一步推進使用互聯網傳送應用,各企業現正努力趕上這個趨勢。是次結果引證企業主要業務在網上應用時需要更快速、安全及可靠的科技。而作為 IT 決策人員,他們需致力物色不同方案,以提升互聯網應用傳送的效益,故此他們需要採用一些配套方案以實現更理想的全球資訊存取方案,最終達致更高生產力。

「應用傳送策略趨勢調查」之其他結果包括:

- 現時最普遍的互聯網上的應用包括:網站及網站應用(71%)、電郵服務(57%)、內容、協作網站及入門網站(51%)、流動或流動網站後端應用(46%),以及電子學習應用(47%)
- 在已計劃的投資方面,受訪者目前的焦點集中在大數據,當中 55% 受訪者表示這是 2014 年資源重點投放的領域
- 受訪者於 2014 年的其他主要投資領域包括:流動或流動網站後端應用(39%)、網站或網站應用(34%)、內容、協作網站及入門網站(34%)、災難復原及備份服務(26%),以及客戶關係管理(CRM)(28%)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雲端化此中尋:中小企雲端化部署策略建議

October 20th, 2014 No comments

傳統 IT 設施雲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雲公用產品和服務越來越成熟穩定。對於缺少 IT 資金投入、缺少 IT 人才、缺少 IT 經驗的中小企業來說,絕對是降低成本與風險、提升 IT 服務質量、加快業務支援效率的一大方法。

那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應如何理性有效地實施雲端化從而獲得良好回報呢?本文就這個問題為大家作出一些建議。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實施雲端化?

向雲遷移的三個步驟

1.事先評估

不同的企業情況不同,不同的 IT 應用軟件和應用場景不同,因此肯定不是將所有已有的 IT 基礎設施和應用軟件都遷移到私有雲或者公有雲上就一定有益。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除非特別必要,否則在開始時就應盡量考慮使用基於雲服務實現管理,盡量購買基本滿足業務應用需求的 SaaS 服務(郵箱、OA 等),把定自家開發的應用都部署到雲上。

對於已有一定基礎的中型企業來說,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首先,私有雲成本高,維護複雜,一般不適合中小企業;因此企業管理層應對建設私有雲作審慎的考慮。

其次,不是所有應用軟件都適合遷移到公有雲。一般來說,對生產設備實時控制管理的軟件、包含重大商業機密但又沒有安全防護方案、和外部設備緊密連接的軟件、目前運行十分穩定運行負載波動不大的軟件、已經無人知道如何遷移配置的早期系統等都不適宜遷移到公有雲。

公司網站、郵件伺服器、生產工具(如視像會議)、只有短時間有需求的應用(如學校入學系統、為長假期而設的銷售活動後台管理系統等)、運行負載波動大的系統、主要為公司外部人員使用的系統等都可遷移到公有雲平台。

跨平台、多個伺服器組成的復雜集群系統,則先需要確認公有雲服務商能夠提供必要的配合及支援(如提供虛擬網絡)。

最後就是選擇合適的公有雲服務商,評估技術和財務可行性。目前雲服務供應商(提供可租用、按小時或按月付費的伺服器、存儲和互聯網帶寬)非常多,而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具認證、性價比高、服務好(如提供良好的售後技術支援、及時的故障排解) 的供應商。

特別對於本身已經建設了機房,容量滿足到 3~5 年需要的企業,前期投資不是簡單的成本上考慮,是否還可以持續地為往後的系統和設備提供「擴展」的場地等亦需要仔細評估,從而考慮是否值得轉移到公有雲平台。

2.向雲平台遷移

首先,應對原有環境的系統進行分析和備份。通過運行環境分析,記錄系統不同伺服器、不同軟硬件、組件和配置參數(如彼此訪問是通過硬件連接、IP 地址還是域名?)之間的關聯關系,分析和設計雲平台環境中的部署方案和新配置是否可行,最好將系統進行備份,可以是形成虛機映像文件,或者是軟件安裝遷移套件。

其次,在公有雲平台上進行預先配置,按照雲平台部署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環境測試。然後就是按照遷移方案,將應用系統和必要的數據遷移到雲平台;最後將生產系統切換到雲平台,將原有系統環境保留 3 個月到半年,這樣遇到問題時可以退回到原有系統而不影響公司生產和營運。

3.雲平台監控與管理

遷移到雲平台,系統基本正常當然並不代表萬事大吉,我們仍需要長期的跟蹤監控與管理才可。首先,採用一些監控工具,監視雲平台系統的運行情況與質量。例如用 Ping 監控雲主機網絡、用網站監測工具監測網站服務、採用不同的工具監視企業應用等。當出現問題時,需要先區分出是雲服務供應商的問題,還是本身軟件的問題。保持與供應商的緊密溝通,對於故障排除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動態管理系統容量,平衡成本和速度。對於工作負載波動大的系統,可以考慮彈性主機,動態資源擴展規則應結合負載的概率設定(如 CPU 使用率高到多少才新加入新的資源,每次增加資源量是多少?)。第三是考慮系統的容災與備份。雲服務供應商不會為你的系統和數據提供有效的容災與數據備份,需要你自己設計方案才可。另外通過系統和數據備份,亦可讓你比較自由的更換服務供應商,防止被一家供應商鎖定。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超大型機架方案:每機架容量高達 15 kW!

August 30th, 2013 No comments

隨著傳統的方案漸漸「雲端化」,雖令整體的管理及部署上較為靈活,然而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卻明顯增加,所以當部署不同的數據中心方案時,現時需要考慮的將會更多,其中一個考慮因素就是「如何善用每一吋空間」。近日 Dell 便開發了一個開放式超大規模機架解決方案,通過此機架能滿足業務增長的需要,特點如下:

– 每個機架的容量最高可達 15 kW,滿足中國新一代數據中心的需求。 – 因應用戶特定業務需要而提高配置能力﹐擁有高度模塊化的運算及儲存架構,從而可共享能源、散熱及架構管理。

此外,Dell Networking 亦為其 S 系列增添新成員 S6000。此產品擁有業內密度最高的 1RU 10/40GbE 交換平台(官方數據),特別能切合高度虛擬化數據中心;另一方面,S6000 本身亦內置虛擬化技術及自動化功能﹐透過有關功能,方案可協助用戶在較小的物理空間內擴展虛擬部署,同時官方亦特別提到方案可「協助解決虛擬及非虛擬機器整合時遇到的挑戰」。

– 高密度:S6000 每個 RU 內置 32 個 40GbE 連接埠或 96 個 10GbE 連接埠,外加 8 個 40GbE 連接埠﹐在架頂位置為高密度運算架支援具彈性的網絡架構,或在高效列末或列中的配置中為多個機架提供網路連接。 – 高輸送量:提供最高 2.56Tbps 的性能。 – 統一的環境:S6000 支援網絡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路功能,包括硬件加速的第二層閘道功能,可以與 VMware NSXTM 控制器結合,並連接虛擬化和非虛擬化環境之間的流量。此外於北京舉辦的戴爾高峰論壇上,有關方面亦指出 Dell Active Fabric Manager 即將推出的強化功能可讓用戶體驗到 VMware 的 vSphere 分散式交換機環境的虛擬網路。兩者結合讓 SDN 成為現實﹐並能展示網絡和伺服器/虛擬化管理員在下一代基礎架構上進行協作。

至於在節能方面,S6000 支援新風技術 (Fresh Air),同時亦獲得 Dell 認證,現時已是 伺服器、儲存和網絡新風技術 (Fresh Air) 散熱解決方案的一部分。通過利用該設備的散熱優勢,用戶能夠在更高的溫度下營運數據中心,這將有助於降低維護和基礎架構成本,同時亦可降低整體能源消耗,為環保盡一分力。

而假如你是一家中小企的話,上述方案未必切合你的需要;不過在會上,Dell 亦公佈了針對中小企的小型伺服器 PowerEdge T20,此伺服器是專為小型和家庭辦公室而設,以下是其中一些特點:

– 把位於不同地點的多個不同類型媒體上的資料、圖片和影片整合至一台伺服器中﹐從而簡化管理。 – 在任何設備上運行應用、存取數據、分享資料及檔案,從而加強協作。 – 透過多個 PCIe 插槽 USB 端口靈活連接外部設備。 – 透過 RAID 軟件及其他可選用的備份及復原解決方案,以保護數據及檔案。

除了伺服器相關的方案之外,Dell 亦推出針對商用市場的 Ultrabook,不過筆者認為手提電腦在商用與家用上的分別不大,而且家用的手提電腦往往亦常運用於商用範疇,所以請恕筆者不作介紹。(當然:工程用的手提電腦例外)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香港原創] 免費加密方案、保障雲端檔案安全性

July 31st, 2013 No comments

近日 NSA 洩密事件,再一次令全球關注個人私隱和資料傳送時的安全性,如何去保障用戶在雲端的私隱,便成為下一步必須考慮的問題。 眾所週知,未來的發展方向,幾乎都是趨向雲端化,然而雲端服務的私隱及保安往往令人難以放心,事關雲端服務的安全與否,全取決於供應商有沒有能力及心機部署更強大的保安方案,作為用戶的確難以控制供應商的取向。

所以唯一能在雲端環境下保障資料免被外洩的方法,便是「自救」。如何「自救」呢?簡單來說,利用最傳統的方法,例如將檔案逐一加密後才放到雲端服務儲存空間內,這樣即使供應商方面出現安全事故,你的資料依然安全。

其實坊間亦有一些方案能為存放於雲端空間的檔案進行加密工作,其中由香港人自主研發的服務 uSav 便是其中之一。透過此應用,用戶便可「免費」於 Android、iOS 及 Windows 桌面上使用,同時亦備有付費的企業版,供企業用戶大量授權使用。

Step 1

透過應用,我們只需簡單的幾個步驟便可完成加密工作。首次大家進入 uSav 後,便可看到十分簡潔的畫面,令用戶更方便的透過 uSav 為手機內為任何檔案加密。

 

 

 

 

 

 

 

 

 

 

 

 

 

 

 

Step 2

當加密完成後,其他人當然無法查看已加密檔案的內容啦!

 

 

 

 

 

 

 

 

 

 

 

 

 

 

 

解密也可以在界面一按完成,盡可能令加密/解密過程更快更流暢。

 

 

 

 

 

 

 

 

 

 

 

 

 

 

 

為了提升安全性,uSav 亦會為每個檔案生成專用的金鑰,雖然比較麻煩但換來更佳的安全性。現時 uSav 已採用進階的 256 位元加密標準 (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ES) 加密演算法生成檔案,每個檔案配備獨立密匙,符合國際對加密安全的要求。不論何時何地或檔案存放在何處,用戶都可以隨時更改其他人對此檔案的存取權。縱使檔案已從電郵送出,用戶都可以更改收件人對檔案的存取權,以防止其開啟。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受保護的檔案均有存取審計報告,透過報告可讓用戶得知誰人及何時存取過檔案

 

 

 

 

 

 

 

 

 

 

 

 

 

 

 

透過方案,大家在手機等流動裝置上,可藉電子郵件、Dropbox、Google Drive 或其他雲端服務,分享加密檔案,甚至在 USB 記憶媒體內的檔案都同樣得到保護。uSav 現支援 iOS 6 以上之 iPhone 及 iPad 版本、2.3 或以上之 Android 版本、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 及 Windows 8 使用之版本。

而假如大家使用 Mac OS X 及 Windows Phone 的話,方案暫時仍未提供相關支援,但官方稱未來將會全面支援這些設備。

下載網址:http://www.nwstor.com/en-US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