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Posts Tagged ‘虛擬化’

多核心優化、瘋狂快閃 4 倍加速!

September 13th, 2013 No comments

面對如大數據等相關應用的高要求,傳統基建於整體的設計上亦必須作出相對的調整;提到大數據,筆者說得較多的相信便是針對大數據的一些儲存裝置,例如早前訪問 EMC 時所提及的快閃儲存便直接影響大數據分析方案的表現及效能;透過快閃儲存配合不同的軟件,企業便可智能地將常用的資料自動儲存在快閃 Flash Storage 之中,令日後存取這些常用的數據時更快更方便。

除此之外,數據高速增長亦令企業不得不積極地應用虛擬化技術及雲端運算以實現 IT 轉型,使企業更為靈活並運作得更有效率;現時,成千上百台的虛擬機器正日以繼夜產生不斷增長的數據,效能和可用性的需求繼而不斷上升。基建團隊需要一個讓他們可以更少資源,完成更多工作的儲存系統。

針對不斷增長的數據,企業必須作出相應的投資並用於購買儲存系統,而這情況必定是持續至少一段時間,直到符合法規的一定時期後才可刪除這些數據;話雖如此,但在這「一段時期」內所產生的數據量亦不容忽視,企業可考慮將舊有或不常用的數據儲存到傳統的 SATA 之中,而常用的才儲存於快閃或 SSD 內。

不過隨著技術更進步,快閃在速度亦更上一層樓,而價格卻相對較以往便宜,例如近日 EMC 宣佈推出的全新 VNX 系列便聲稱做到比上一代系統快 4 倍。新推出的 VNX 系列採用了 EMC MCx(多核心優化)軟件,此軟件能釋放快閃記憶體效能,從而大幅提升虛擬化應用程式及檔案效能。至於在價格方面,官方稱現時部署新一代的 VNX 系列只需上一代三分之一價錢即可,亦即是說更便宜的售價但提供到同樣效能。

新推出的 VNX 系列包括 VNX5200、VNX5400、VNX5600、VNX5800、VNX7600、VNX8000 以及 VNX-F,這系列方案均使用了最新 Intel Sandy Bridge 技術,並加入具備已優化快閃記憶體的多核心優化(multi-core optimization)軟件,可加速虛擬化應用程式的效能。

中階價格、更強效能

上述都提過,VNX 系列現時已配備了 MCx 軟件,此軟件能滿足中階解決方案虛擬化應用高效能、低遲緩這兩項最常見的需求。MCx 軟件利用最新 Intel 多核心處理技術的優勢,透過於所有核心(多達 32 個)分配 VNX 數據服務,優化快閃記憶體儲存,這是一個中階陣列的新概念,藉以讓 VNX 能以上一代三分之一價格獲得強大的效能。

在 MCx 支援的單一 VNX 系統中,用戶大致上可獲得以下的優勢:

– 效能超越前四代系統之總和(官方數據),或根據最新 SPECsfs 結果,達 580,796 SPECsfs2008 nfs Ops/Sec(整體反應時間相等於 0.78 微妙)。
– 對過渡性 NAS 應用程式提供多於 3 倍的效能(如在 VMware 環境中的 NFS),反應時間較之前 VNX 系統快 60%。(官方數據)
– 同時支援 Oracle 及 SQL OLTP 數據庫,並能以 735K IOPS(每秒輸入/輸出量)運算,較之前 VNX 系統高出 4 倍以上。(官方數據)
– 虛擬機器超過 6,600 台,較上一代系統增強六倍。(官方數據)
– 頻寬速度較上一代系統提升超過 3 倍以上,Oracle 和 SQL 數據庫的傳輸速度達每秒 30GB。(官方數據)

一般而言,優化虛擬化應用程式的效能只需使用很少的快閃記憶體裝置(平均少於總效能的 5%)。但現時透過 VNX 系列方案,用戶便能利用固定區塊重複數據刪除技術大幅降低效能需求,非常適合虛擬機器、虛擬桌面以及其他來源眾多並包括許多冗餘數據的環境。此外,隨著 EMC FAST 提供的功能,例如 4 倍提升的分層精細度及 eMLC 裝置,讓用戶能進一步降低每 GB 的成本。根據官方指出,現時用戶只需配搭新推出的 VNX 系列和新版本 FAST 套件,便可降低 50% 以上的快閃記憶體容量需求及虛擬機器成本。

至於針對更高低遲緩要求的過渡性工作負載,EMC 亦發佈了 EMC XtremSW Cache 2.0 伺服器快閃記憶體高速快取緩衝記憶體軟件。據官方引述一份來自 Demartek 的評估指出,SQL 伺服器工作負載中,把 XtremSW Cache 2.0 增設至 VNX8000 全快閃記憶體配置,能把遲緩降低達 65%。

XtremSW Cache 2.0 提供與 VMware vCenter 環境更高互通性、並支援 IBM AIX、在 Oracle RAC 環境中分配一體化高速快取緩衝記憶體;官方亦表示,XtremSW Cache 2.0 能進一步支援任何伺服器快閃記憶體 SSD 及 OCIe 硬件(包括 XtremSF 伺服器快閃記憶體硬件),明顯感覺到新方案於設計時針對性地加強了對 VMware、AIX 和 Oracle RAC 環境的支援。

VNX 系列系統及 XtremSW Cache 2.0 現已有售。VNX-CA 解決方案和在 Oracle RAC 環境中分配一體化高速快取緩衝記憶體的 XtremSW Cache 2.0 ,亦預計於 2013 年第四季上市。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邏輯網絡直連實體資源!進一步統一數據中心架構

September 6th, 2013 No comments

虛擬化技術幾乎已是必須使用的方式,不過大部分工作負載儲存裝置及網絡服務仍然維持在實體環境內;這時候假如用戶需部署 VMware NSX 網絡虛擬化平台時,他們便必須把虛擬網絡連接至數據中心內的實體資產才可。而以下介紹的方案便是針對上述情況而設,主要是基於 BrocadeVCS Fabric 技術而構建。

此全新網絡虛擬化閘道使用戶能夠把邏輯網絡連接至實體資源,藉以提供統一化數據中心架構;而現時 Brocade 已經把 VMware NSX 與 Brocade VCS Fabric 技術整合起來,用戶只需透過 Brocade VCS Gateway for VMware NSX 便可統一實體及虛擬環境。

Brocade VCS Gateway for VMware NSX 協助企業從傳統架構過渡至雲架構,官方指有關方案二零一三年第四季供應。以下是其中一些特點:

– 以穩健的閘道使多個 Brocade VDX 交換器連接成為單一邏輯交換器,以支援關鍵任務應用及儲存數據。 – 建立可延展的多租戶網絡虛擬化環境。 – 在 Brocade VDX 自訂 ASIC 內提供整合式 VXLAN 支援。 – 為運作非虛擬化應用的裸機伺服器、實體儲存裝置或專門以硬件運作的網絡服務,從通道連接轉為 IP 連接。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資訊不再模糊!全面管理高度虛擬化下的 SAN、光纖通道

September 2nd, 2013 No comments

虛擬化成為主流趨勢後,的確能增加整體的靈活性;不過虛擬化亦有其麻煩的地方,例如難以進行綜合管理、IT 人往往只能從 VMware 管理工具中獲得有限的光纖通道 SAN 資訊等等;又例如當不同伺服器在虛擬環境下利用虛擬機器管理程式 (hypervisor) 整合時,每台實體伺服器須執行更多應用,因而會使用更多 SAN fabric 資源,導致其儲存基建面臨更大的工作需求等,這些都是我們常見到的問題。

不過今天 Brocade SAN Analytics 便與 VMware vCent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Suite 結合,提供儲存區域網絡及虛擬機器效能監控,這樣便可簡化營運,同時亦可協助企業主動管理於高度虛擬化環境運作的光纖通道 (Fibre Channel) 儲存區域網絡 (Storage Area Network,簡稱 SAN),以降低營運成本並提升應用可用性。

有關方案由 Brocade 與 VMware 攜手為 VMware vCent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Suite 開發 Brocade SAN Analytics Management Pack,透過有關方案企業便可從 Brocade SAN fabric 自動即時傳送 SAN 的狀態及效能資訊至 vCent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Suite。這項整合技術透過 vCenter Operations Management Suite 的行為學習功能,提供與數據流量相關的實用基準計量和趨勢資訊,還能辨識伺服器和儲存系統之間的 SAN 瓶頸,從而做到更主動地執行應用效能監控。

結論就是能縮短了排除故障的時間,並能加快復原系統和提高虛擬機器駐留應用 (VM-resident) 的可用性,進一步簡化 SAN 操作管理與節省營運成本,主要的功能如下:

– 較易理解圴按政策門檻監控和預警功能,可更積極監控 SAN 基建的狀態與效能,有助確保應用程式的可用性。 – 自動化網絡擠塞偵測功能展示受 SAN 埠瓶頸影響的主機和應用。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10 分鐘建 48 伺服器!實體伺服器也 IaaS?

July 29th, 2013 No comments

虛擬化幫助之下,很多新式的服務漸漸浮現,例如是 IaaSPaaS 等便是其中一些虛擬化下的產物。不過大家有否想過,日後我們可輕易的將 IaaS 基礎架構即服務應用在實體伺服器而非虛擬化?你沒聽錯!IaaS 也可應用於實體伺服器之中,而且負責研發的機構更稱新技術下可於 10 分鐘內按客戶需求配置實體伺服器。

有關研究由富士通負責,她們成功研發出全球首創為實體伺服器而設的基礎架構即服務(IaaS)技術。眾所週知,目前的技術下,實體 IaaS 或實體伺服器託管服務為客戶提供實體伺服器並寄存於數據中心。供應商需要根據客戶的要求,以人手安裝和配置伺服器,以致新伺服器需於客戶訂購後數天才可完成安裝並連線。新的 IaaS 技術採用了富士通研究所的另一項創新科技「資源庫架構技術」(Resource Pool Architecture),此技術可按需要配置實體伺服器,並能即時回應客戶訂單。

此新技術讓客戶迅速把高性能實體伺服器連線,並可即時更改硬件配置,同時亦能根據應用程式的負載變化,靈活地調整伺服器的數量或個別伺服器的性能。這意味著實體 IaaS 也具備虛擬 IaaS 的優勢,能簡易地按需要配置。透過自動化,服務供應商更可改善硬件資源使用率,減低營運成本。

何謂實體 IaaS?

實體 IaaS 是一項託管服務,服務供應商會於數據中心內安裝一台實體伺服器並租予客戶。近年來,伺服器虛擬化技術可以令多個虛擬伺服器運行於單一實體伺服器內,用作虛擬機器並提供虛擬 IaaS 服務。這種方法現時已被廣泛應用。虛擬 IaaS 讓客戶可以按其需要使用伺服器資源。然而,當多個虛擬機器共用同一台實體伺服器的資源時,額外虛擬機器連線卻未必能帶來預期中的性能提升,因為其他虛擬機器的使用情況亦會影響性能表現。實體 IaaS 對數據處理應用程式尤其重要,因它有助維持穩定及高性能的磁碟存取能力。

現存技術問題

服務供應商需就實體 IaaS 進行伺服器人手安裝及軟件配置,以致新伺服器需在客戶訂購後數天方可連線。與虛擬 IaaS 比較,缺乏按需求存取一直是實體 IaaS 的一個弱點。

新技術解決現有難題

上述提到的「資源庫架構技術」可以將分散在整個數據中心的個別硬件資源如中央處理器(CPU)、記憶體及磁碟儲存系統,結合成實體伺服器內的部分架構。資源庫架構技術利用磁碟區域網絡作為一個高速連接器,把 CPU 和記憶庫連接到磁碟儲存庫,讓它可按需求配置實體伺服器。

 

圖:傳統實體 IaaS 和新實體 IaaS 技術之比較

此技術目前仍在原型實踐當中,是實體 IaaS 平台,結合了資源庫架構技術和雲平台管理軟件-富士通 ServerView Resource Orchestrator 軟件。特點如下:

以實體伺服器配合資源庫架構技術作出快速部署

ServerView Resource Orchestrator 的 IaaS 功能可以根據客戶訂定的系統配置提供實體伺服器和虛擬機器。現有的 ServerView Resource Orchestrator 透過資源庫架構技術,把配置實體伺服器的功能靈活地整合起來。

透過資源庫架構技術,系統可按照客戶訂單配置實體伺服器、分配固定資料(如 MAC 地址和 BIOS 設定),按客戶需求供應實體伺服器;同時亦可按需求將本機磁碟和其他選擇性的配置因素增加至伺服器。根據官方消息指出,於技術測試期間,富士通研究所僅僅花了十分鐘便能建立一個擁有 48 台伺服器,512 個硬碟和固態硬碟的硬件資源庫,並從資源庫配置實體 IaaS 系統,為用戶提供實體伺服器連同作業系統安裝。

帶來的優勢

這項技術為實體 IaaS 帶來與虛擬 IaaS 同樣簡易的按需求存取能力,將供應和配置實體伺服器的時間由數天減至約十分鐘。客戶能夠快速地連接到高性能實體伺服器,同時可即時重新配置。客戶亦可如使用虛擬 IaaS 般,按需求使用實體 IaaS,根據應用程式負載更改已連線的伺服器數量和性能。透過自動化,服務供應商可以提升硬件資源的使用率,減低營運成本。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開放式混合雲是未來:混合雲特性分析

July 15th, 2013 No comments

對於當今這個時代的用戶來說,是必須被銘記的里程碑,也是過去十年間推動計算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根據 Forrester 研究公司的調研資料顯示,全球雲市場有望從 2011 年的 407 億美元增長到 2020 年的 2410 億美元,增長率將近 600%。

現在,雲已經成為主流的辭彙。我們討論的內容也已經不再局限於雲是什麼和雲的優勢,而是更多的集中在如何真正實現雲的願景。因此在過去一年裏,混合雲的概念獲得了普遍的關注。

混合雲作為公有雲私有雲之間的混合體,是雲領域接下來要考慮的方向。設計完善的混合雲能幫助企業用戶充分利用公有雲的可擴展性和節約成本的優勢,同時又兼具私有雲資料監控、安全性和可控性的特性。部署正確的混合雲能通過重新分配 IT 資源配置為企業用戶提供戰略優勢。當企業用戶在混合環境中共用服務和資源而不是使用單機應用軟體時,就可以針對目標受眾包括客戶、內部員工或公眾構建各種服務。

未來是開放的

如何最優化地實現這種願景,我相信開放式混合雲是必經之路。開放式混合雲不僅僅是關於技術或者規格的。它不僅僅是聲稱擁有某個特殊技術平台的合作夥伴,或者某些開放的標準化模版。開放式混合雲是一種實現靈活的,便攜的和創新的開放式雲環境的願景。我們相信開放式混合雲具備以下幾個關鍵特性:

開源

不想受到一家 IT 廠商技術和企業發展規劃的鎖定?如果你想自己掌控 IT 的命運和企業技術的走向,毫無疑問你應該選擇開源。開源還能幫助用戶與充滿激情和引領創新的社區進行合作。這種快速發展的創新能為企業用戶提供關鍵性的戰略優勢。

擁有開放、強大和獨立的社區

開源不只是代碼或者技術上的開放,開源的靈魂來自於人的力量。開源社區是由一大批技術豐富的 IT 從業人員組成的,能為用戶提供一個互相協作的豐富環境和網路架構。開源社區的概念也延伸到了企業領域,用戶、合作夥伴和 IT 廠商攜手合作來推動創新;共同面對和克服現有的和新出現的業務挑戰。

自選配置基礎架構

雲是位於虛擬化,存儲,網路等基礎層之上的抽象層,不受任何指定廠商技術基礎架構的限制。事實上,這種開放的架構是實現強大的混合雲的基礎,包含各種不同的物理伺服器基礎架構,多種虛擬化平台和廣泛的公有雲服務。

基於能獨立部署、開放式標準的雲

它具有充分的靈活性,不受特定廠商控制和特定平台的限制。另外,開放式混合雲應該採用的是開放式應用編程介面,不受特定廠商的限制,這樣可以允許用戶增加不同廠商來源的特性,提供和技術。選擇的靈活性和多樣性是開放式混合雲的關鍵。

能實現其他雲的便攜性

如果你開發了一款針對一種雲的應用軟體,你無需使用不同的語言來重新編寫代碼或者不同的應用編程介面來進行遷移。開放式混合雲框架能確保應用軟體無需每次都重新配置就能實現重新測試和重新獲得認證。開發一款雲在代碼,資料,框架等上面的投入應該可以移植到任何地方,從而節約成本。

OpenStack

我分析了很多原因,都說明了為什麼 IT 的未來建立在開放式雲上。而邁向開放式混合雲的基本步驟就是 OpenStack。2012 年 9 月底由非盈利組織 OpenStack Foundation 創建的 OpenStack 是一個全球性軟體社區,全球的研發人員攜手合作研發針對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的開放式標準化開源雲計算平台。時至今日,已經有來自 100 多個國家和 850 個不同組織的 7000 多名個人在為社區做著貢獻,紅帽,惠普和 IBM 這樣的企業用戶都包括其中。

總而言之,雲將改變計算世界的未來 — 它是開放的,它已經來到我們的面前。

你準備好了嗎?

 

紅帽大中華區總裁 張先民博士

張先生於開源領域擁有近 25 年經驗,現時他主要負責 Red Hat 的銷售及管理工作,當中更需為 Red Hat 制定針對香港、中國、澳門及台灣的市場策略。加入 Red Hat 前,他曾於 Novell 及 IBM 工作,擁有豐富的 Linux 產品知識。張先生擁有西雅圖城市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 Supercomputing 博士學位,另外亦擁有愛荷華大學機械工程學位。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