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the ‘市場快訊’ Category

2020 年雲端運算市值將達 6,500 億美元

December 15th, 2014 No comments

據 Occams Business 研究與諮詢公司的預測,到 2020 年,全球雲端市場價值將從 2013 年的 900 億美元增長到 6500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將達 29%。在雲端服務中,全球的平台即服務市場增長率最高,預計到 2020 年複合

增長率達 39%。在地理位置上,亞太地區是增長最快的地區,複合增長率為 35%。該報告在服務模式、部署模型和區域基礎上,討論全球雲端運算市場未來五年的發展趨勢。

隨著 Big Data 管理的必要性提升,刺激著雲端運算的需求呈現指數形式增長。雲端運算技術大部分用於線上媒體應用,如 Dropbox、Gmail、Facebook、Evernote 和 Skype 等等。雲端運算是一種基於互聯網的技術,作為互聯網所連接遠端設備的中心資料資源。它是一種網絡,所有的程式或應用都運行在一部伺服器上,同時跨多部設備共用,如 PC、平板電腦、智能手機。

雲端運算服務通過公有、私有和混合雲端模式部署。公有雲端引領著雲端市場,擁有大量市場的佔有率。採用公有雲端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隨時支付的成本效益模式。另外,它還為雲端服務供應商帶來了規模經濟,通過優化營運、支援和維護服務。私有雲端是使用率第二多的模式,因為它相對來說更安全。混合雲端模式在目前市場中的佔有率最少,但未來的發展空間巨大。

雲端運算服務領域包括雲端廣告,業務流程即服務(BpaaS)、軟件即服務(SaaS)、平台即服務(PaaS)和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在這些服務中,PaaS 是增長最快,預計到了 2020 年將達到 350 億美元的市值。PaaS 市場增長如此之快的原因在於它的執行效果更好,應用部署更安全,同時提供了可擴展能力,且降低成本。雲端廣告和 BpaaS 預計未來也將在全球有大量的佔有率。軟件即服務在 2013 年核心服務市場佔有率是最高,但未來,IaaS、PaaS 和 SaaS 的增長速度將會減慢。

雲端運算服務供應商的區域市場集中在亞太地區,而且它在增長,因為它是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所在地,如印度和中國。亞太地區雲端市場的複合增長率將達 34%,緊隨歐洲。而在歐洲市場,將出現巨大的增長,如法國和德國。拉丁美洲雲端市場的複合增長率將達 31%,同時,在第二年雲端企業將為政府創造十萬個就業機會。醫療保健應用預計可能是雲端運算服務最大的市場,然後是金融部門。

由於越來越多的 ICT 企業轉向基於雲端服務的開發,促使雲端運算服務呈現巨大的增長和開發趨勢。另外,因為企業業務達到邊緣,也增加了市場上對這一類服務需求。隨著公司都在尋找有效地、安全的 Big Data 管理途徑,導致雲端運算成為了目前必不可少的技術,為雲端運算服務供應商創造了大量的市場機會。Occams Business 研究機構對全球雲端運算服務市場進行了深入研究,簡述了雲端在全球創造的機會,並預測了到 2020 年雲端運算服務市場的收入。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初哥眼中看 2015 網頁設計新趨勢

December 14th, 2014 No comments

新手開發者在技術的熟練當然無法與老人家相提並論,不過有時候從新人「單純」的想法所得出的趨勢,卻有可能是「最真的」。以下我們就總結一下新人對於 2015 年網頁設計趨勢的見解。

1、排版更靈活

這部分的主要焦點在於字體顯示會受到新興排版原則的影響。事實上,網頁字體和列印字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在 2015 我們會擺脫過去將文本擠在一起的老式思維。其實,這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自 2006 年以來已一直討論這個概念,但適應設計的進度緩慢,畢竟已經遵循了如此多年的設計原則,要改變它,還是需要時間的。

這裡有 3 個主要影響因素:

字型的大小

欄寬

列高

2、Web Coding的衰落

代碼讓開發者、設計者把自己所需要的展現出來,不過隨著 Web 開發設計工具變得更加智能、強大,代碼將會漸漸淡化。現在設計者也可以自己建網站而不需要寫代碼。

當然,也不是說代碼完全會消失,它還是會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不過,在前端(系統中直接和用戶溝通的部分)則不需要自己再編寫代碼。

3、手機版網頁(Responsive Design)

桌上電腦、平板電腦、手機上的回應式設計是必須。隨著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家用應用程式的興起,手機版網頁將需要一次進化和重新定義。

4、Flat Design 將無處不在

不同地區的新興產業–微軟的 UI 語言、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指南、蘋果的新審美方向,扁平化設計將更加流行。

5、更大=更好的圖像

不僅僅是文本,網頁圖片也會越來越大:圖片也是一種工具。2015 年,圖片會以新的方式佔據網頁中心位置。更好的技術將會讓網頁的大小調整、顏色及圖片載入等更加出眾。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圖片將會用作背景,浮動、顏色過濾覆蓋,讓文本浮動在上面,將更加有助於用戶體驗。

6、優化 Scrolling parallax、視差效果、細節互動

也許,這是最影響深遠的趨勢會 Scrolling parallax 動畫。我們天天都能體驗到,像蘋果、Google 這樣大型網站的產品頁面。結果不用多說:網站上使用視差滾動效果可以改善高達 70% 的體驗效果。

7、Webgraphics 的黎明到來

作為視覺化部分,我們在觀看圖片的時候,更傾向於它展現更好的資料資訊,這也是導致資訊圖(Infographics)流行的原因。資訊圖提供了大量資訊,而且很容易讓我們看到重點。

新趨勢已經到來:Webgraphics 和資訊圖類似,可以以簡單的圖片提供大量資訊,不過,Webgraphics 在涉及到讓使用者進行互動的元素時,在視覺上比資訊圖更有吸引力,讓用戶覺得更加有趣。

展望未來

Web設計趨勢每天多少都會有些改變。但設計師的創意天賦是推動改變網頁設計標準的法則。設計師負責將創意轉化為趨勢、趨勢轉變為標準。

上文所列出的 7 個 Web 設計趨勢會很快在將來變得流行,並為大眾所接受。我認為如果在 2015 年,網頁缺少這些設計項目,必定會被淘汰,你覺得呢?期待你的評論。

雲端視像會議為企業帶來甚麼優勢?

December 10th, 2014 No comments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企業不再為存放文件檔案的空間而煩惱,轉而為了管理大量數據資源、升級應用軟件應付業務發展,以及系統的維護保養而頭痛。因此,雲端運算技術應運而生,成為近年資訊科技界及企業的焦點所在。據香港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2013 年的調查顯示,本港約有 6% 至 12% 的中小企採用雲端運算技術。相信隨着有關技術漸趨成熟,比率將會快速上升。

雲端技術中,由於雲端視像會議備有自助式的彈性、可訂制、全兼容、規模大以及虛擬化的特點,無論大中小型企業皆適用,故相關技術及產品發展迅速。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只需交付服務費用,便可使用切合其運作規模的資訊及通訊科技解決方案,並且可減低系統保養及升級的技術人員需求,有助提升企業優勢;而對於大企業,全兼容及規模龐大的雲端視像會議解决方案有助優化企業內部以及與客戶之間的溝通,讓他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各類通訊設備進行規模大小不一的會議,提高協作效能。

國內首個混合雲視訊會議系統

現時雲端視像會議的部署方式有多種,包括提供給公眾使用的公共雲、給予多個企業單位組成的單一機構專用的私有雲、供特定機構和用戶群組專用的社區雲,以及由兩種或以上不同的雲設施組成的混合雲。擁有中國最大客戶網絡的商業銀行為了加強競爭力,已於 2010 年採用 Polycom 的雲端運算技術搭建了全國首個混網式高清視訊會議系統。

系統規模龐大,橫跨總行、省行、地市行和縣支行四級結構,共覆蓋 66 個高清會場。620 部桌面 IP 可視電話系統覆蓋總及總行直屬機構副總經理、一級分行副行長以上高級領導。整套系統支援最新的雙流視訊會議技術(P+C/H.239),可實現視頻與資料同步傳輸。

此外,銀行利用遠程視像系統進行日常會議和領導決策會議外,還可以針對國內不同分行進行統一的遠端培訓、遠端傳送圖表等業務的共用和討論。系統還支援銀行的股票資訊瀏覽、K 線圖顯示和 lotus notes 系統通訊錄。另外銀行內網新聞和外網新聞亦能自動推送至可視話機,用戶只須觸控話機屏幕便可瀏覽相關內容。

雲端視像平台應用於各行各業

除了一般企業用戶以外,雲端視像會議的普及更延伸至各行各業中,包括政府部門及教育機構等等。政府機構的分支和部門相對較多,而往往面對維修和保養工作人員不足的問題。雲端視像會議具有方便快捷的管理系統及簡單的一體化部署模式,能統一部門間的資訊,毋需更改太多架構。此外,視像會議可透過雲端技術進行直接發佈,不同地方的與會者可於視像會議的同時分享不同的文件,進行學習和統計,提升會議的效率。

一般院校或教育機構缺乏視頻共享平台,難以分享教學資訊或學生作品。雲端運算技術能為學生提供龐大平台,除可進行遠距離授課,學生更可透過錄制小品的視訊內容記錄各種重要活動及課程。而教授更可與學生進行在線授課或電子教學,便於進行遠距離科學,而學生致可進行自助學習,提升學習成果。

虛擬化將成為雲端視像會議發展趨勢

隨着雲端運算技術的發展,催生了軟件即服務(SaaS)、平台即服務(PaaS)及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等服務。而雲端視像也促成視像會議虛擬化的趨勢。這趨勢無論是電訊業者或用戶端都有益處。電訊商或服務供應商可以通過視頻即服務(VaaS)擴展業務,用戶則無須再為幕後基礎設施的維護和管理而煩惱,也無需具有專業知識便能輕易使用。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只談趨勢不懂技術:IT 主管「真的」明白甚麼是資訊科技嗎?

December 8th, 2014 No comments

我們人人都知道,資訊科技對於推動經濟發展有一定的幫助,然而在香港即便有資訊科技的協助,管理層的傳統觀念實在太強,因此結論是採用資訊科技,但仍無法得享大部份由資訊科技所來的種種效益,最終浪費了金錢及時間。

筆者便曾經見過很多「奇案」,例如採用 e-commerce 方案但以銀行轉帳方式收錢,放棄 Payment Gateway… 採用 ERP 系統但竟額外聘請人手以傳統方式作紀錄備案… 採用雲端備份,但又再以 NAS 進行第三重備份….這就是採用資訊科技,但又不信任資訊科技的例子,而這一切恐怕只有在香港才找到…

所以當筆者收到一份由HDS發表的 2015 年亞太區商業及科技趨勢預測時,內心其實十分認同趨勢預測所提及的種種,例如當中提出業務營運將與資訊科技更加環環緊扣,並指出我們正身處在「業務定義 IT」的時代,因此目前 IT 必須借助由流動設備、雲端服務、社交網絡和大數據分析組成的第三平台,方能發揮作用。

問題是,香港企業的主管傳統思維,要完全落實流動設備方案如 BYOD雲端服務公有雲私有雲、社交網絡和大數據分析等,並非你盡力推銷便行;一日老舊的思維不變,加上首席技術總監害怕「與時並進而出現問題時需負上責任等」,最終 CIO 們便只針對基建,如數據中心的基建進行更換、更新,事關改變硬件式基建有明確的前例可緩,出事機會自然低得多。

假如 IT 主管欠缺 IT 技術知識,對新的 IT 方案自然不可能有信心,因為壓根兒沒有相關技術概念,試問又如何培養出「信心」來?所以要推動香港 IT 方面的發展,首要做的就是必須確保 IT 管理層須具有一定的 IT 技術背景,而不再是只懂大談趨勢,否則在不久的將來,香港就真正窮得只有「炒金、炒銀、炒樓、炒股票」,加上香港沒有天然資源,更沒有技術,成為內地三線城市,指日可待。

報告又提到「隨著新興市場繼續萌發,消費者服務需求不斷改變,守舊的企業會日漸衰落。能贏取未來市場的企業,必定是那些在當下便已積極變革的公司。」這的確值得大家深思。

除了上述筆者見解,筆者亦借此與大家分享 HDS 提出的五大趨勢:

1. 智能城市將促進對物聯網的投資

多個亞太區國家的政府,包括日本,印度,中國,斯里蘭卡和南韓,都積極倡導智能城市的建立,以解決各都市問題、能源控制和資源消耗,進而為未來發展作好準備。這些大規模的計畫將大大推動智能社會基建解決方案的發展,加速先進數據分析,物聯網,以及機器與機器之間的互動。

智能城市所要求的運算、網絡、儲存基建及軟件架構規模都是史無前例的,亦只有這些優化的技術方能滿足各種各樣瞬息萬變、與日俱增的數據需求。

2. 各行各業將顯著推行大數據計畫以獲取壓倒性優勢

對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來說,大數據逐漸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致勝工具。例如銀行和金融機構紛紛深入分析內部數據以衡量客戶借貸風險;又或憑藉剖釋消費行為監測市場動向,並找出交叉銷售或向上銷售的商機。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簡稱 EIU) 撰寫的研究報告《CIO 的未來:晉升途徑在哪裏﹖》 (The Future for CIOs: Which Way Is Up?) 指出,有 10% 的亞太區企業在過去的 12 個月內已經投資於數據分析,並預料 2015 年的投資數額將增加到 12%。

新一代的大數據解決方案不僅需要基建平台來儲存和管理龐大的數據湖(data lakes),更要可實時分析數據。因此,企業須要把可靈活擴展的基建架構,與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效能及商業營運軟件緊密結合,才能確保大數據解決方案得以迅速成功部署,發揮最佳運作。

3. 混合式雲端將成為企業部署應用程式的首選平台

今天的雲端平台效能漸多,發展日趨成熟,使企業能夠改變其核心應用軟件的運作模式,利用私有雲和公共雲混合所帶來的優勢。那些可以妥善整合私有雲和公共雲,提供完美混合雲體驗的解決方案,不但有助企業更有效控制成本,還可符合私穩與法規要求。

精明的首席技術總監除了開始把企業和關鍵任務應用程式轉移到私有雲中,亦同時嘗試以公共雲處理短暫的內部工作,甚至面向客戶的網上應用。問題是,公共雲端服務很容易導致無節制的事件 (instances) 和費用累積,引發雲端服務失控。

這也引發了一些顧慮,就是企業能否有效追蹤其資源及開銷狀況?混合雲卻能透過簡化公共雲和私有雲之間的聯繫,協助企業更妥善管理和控制雲端服務的應用,從而解決這個問題。

CIO的未來:晉升途徑在哪裏﹖(The Future for CIOs: Which Way Is Up?) 報告顯示,有 10% 的亞太區企業已經投資於雲端運算,但區內各國的企業投資分布並不平均。在過去一年,新加坡有最多的受訪者投資了雲端運算,佔整個亞太區受訪者數目的 20%,但印尼和泰國的受訪者卻沒有任何投資。報告預計到了 2015 年,將有 13% 的亞太區企業會投資雲端運算。

4. 流動設備的爆炸性增長促使科技基建由數據主導

過去五年來,IT 部門和雲端服務供應商一直投資於物件 (object) 儲存技術,以延長數據的保護和保存時間。這種技術主要基於數據驅動儲存,使企業可以進行多租戶管理,擴展元數據以支援其他數據集,並執行數據刪除和壓縮來有效控制成本。

隨著數據在不同雲端模式之間轉移,以上儲存技術亦需適用於數據中心以外範圍。企業務必可以更具智能、更有效遙距存取數據和應用程式,使終端用戶能以智能設備便捷地分享資訊的同時,保障敏感數據的安全。

5. 新數據私隱及保護法規引發企業加大法規相關投資

各亞太市場的政府不斷引進或更新現有的私隱條例。在過去兩年,新加坡、南韓、香港、澳洲和新西蘭等市場都頒布或修訂了私隱法案,增設與數據私穩或機密的相關條例。換言之,企業要面臨更多由多平台多渠道快速散播資訊所帶來的新挑戰。

如今結構性和非結構性數據急劇增長,所以企業須要格外注重客戶資訊的安全。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43% 網管人計劃於 2015 將大部份業務雲端化

December 5th, 2014 No comments

隨著雲端化已漸漸受到企業的接受,近年來企業均希望將傳統的商業應用搬上雲端,務求令員工能隨時隨地進行工作。而此情況於 2015 年會更普及。近日一份由 Akamai 發表的研究結果便顯示,企業億漸轉移為運用互聯網傳送及運作業務應用。雖然 50% 受訪者表示,現時只有不足 20% 業務應用於互聯網上運作,但 43% 受訪者預期,明年大部份業務應用將會透過互聯網運作。

是次「應用傳送策略趨勢調查」(Trends in Application Delivery Strategies)由 Gatepoint Research 於今年年初進行,訪問了 350 位企業內部 IT 決策人員,其中大部份(65%)受訪者於 Fortune 1000 企業內擔任高級管理職位,並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商業及金融服務、製造業、醫療保健、電訊及運輸界代表。當中近半數受訪者(46%)來自國際企業,旗下超過五分一用戶於美國境外工作。

是次研究不單了解企業如何迅速地策劃將業務應用遷移至互聯網,亦反映了他們在這方面的關注。例如資訊安全仍然是大多數受訪者最關注的課題(87%)。此外,66% 受訪者對轉移互聯網後的效能表現表示憂慮,而 45% 則對可靠性表示關注。

在全球化、遙距工作及流動等趨勢帶動下,進一步推進使用互聯網傳送應用,各企業現正努力趕上這個趨勢。是次結果引證企業主要業務在網上應用時需要更快速、安全及可靠的科技。而作為 IT 決策人員,他們需致力物色不同方案,以提升互聯網應用傳送的效益,故此他們需要採用一些配套方案以實現更理想的全球資訊存取方案,最終達致更高生產力。

「應用傳送策略趨勢調查」之其他結果包括:

- 現時最普遍的互聯網上的應用包括:網站及網站應用(71%)、電郵服務(57%)、內容、協作網站及入門網站(51%)、流動或流動網站後端應用(46%),以及電子學習應用(47%)
- 在已計劃的投資方面,受訪者目前的焦點集中在大數據,當中 55% 受訪者表示這是 2014 年資源重點投放的領域
- 受訪者於 2014 年的其他主要投資領域包括:流動或流動網站後端應用(39%)、網站或網站應用(34%)、內容、協作網站及入門網站(34%)、災難復原及備份服務(26%),以及客戶關係管理(CRM)(28%)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