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December, 2014

43% 網管人計劃於 2015 將大部份業務雲端化

December 5th, 2014 No comments

隨著雲端化已漸漸受到企業的接受,近年來企業均希望將傳統的商業應用搬上雲端,務求令員工能隨時隨地進行工作。而此情況於 2015 年會更普及。近日一份由 Akamai 發表的研究結果便顯示,企業億漸轉移為運用互聯網傳送及運作業務應用。雖然 50% 受訪者表示,現時只有不足 20% 業務應用於互聯網上運作,但 43% 受訪者預期,明年大部份業務應用將會透過互聯網運作。

是次「應用傳送策略趨勢調查」(Trends in Application Delivery Strategies)由 Gatepoint Research 於今年年初進行,訪問了 350 位企業內部 IT 決策人員,其中大部份(65%)受訪者於 Fortune 1000 企業內擔任高級管理職位,並來自各行各業,包括商業及金融服務、製造業、醫療保健、電訊及運輸界代表。當中近半數受訪者(46%)來自國際企業,旗下超過五分一用戶於美國境外工作。

是次研究不單了解企業如何迅速地策劃將業務應用遷移至互聯網,亦反映了他們在這方面的關注。例如資訊安全仍然是大多數受訪者最關注的課題(87%)。此外,66% 受訪者對轉移互聯網後的效能表現表示憂慮,而 45% 則對可靠性表示關注。

在全球化、遙距工作及流動等趨勢帶動下,進一步推進使用互聯網傳送應用,各企業現正努力趕上這個趨勢。是次結果引證企業主要業務在網上應用時需要更快速、安全及可靠的科技。而作為 IT 決策人員,他們需致力物色不同方案,以提升互聯網應用傳送的效益,故此他們需要採用一些配套方案以實現更理想的全球資訊存取方案,最終達致更高生產力。

「應用傳送策略趨勢調查」之其他結果包括:

- 現時最普遍的互聯網上的應用包括:網站及網站應用(71%)、電郵服務(57%)、內容、協作網站及入門網站(51%)、流動或流動網站後端應用(46%),以及電子學習應用(47%)
- 在已計劃的投資方面,受訪者目前的焦點集中在大數據,當中 55% 受訪者表示這是 2014 年資源重點投放的領域
- 受訪者於 2014 年的其他主要投資領域包括:流動或流動網站後端應用(39%)、網站或網站應用(34%)、內容、協作網站及入門網站(34%)、災難復原及備份服務(26%),以及客戶關係管理(CRM)(28%)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大數據部署前需考慮的六個重點

December 3rd, 2014 No comments

香港企業採用大數據技術仍在起步,要考慮的事的確很多,但筆者認為廠商經常說得過於複雜,令企業設計大數據架構時存有疑問,例如在建構時選取那種制定方案使用方法及規模,相信是很多決策人希望了解的事,那麼我們嘗試化繁為簡,由淺入深了解部署時的考慮點。

在我們考慮大數據時,注意力放在「大」這個字,但是在建設基礎架構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分散式」的數據處理。事實上,大數據軟件需要處理大量資訊,而且在將資料複製到多個位置時,數據的容量便會倍增。但是,大數據的最重要屬性並不在於它的規模,而在於它將大作業分割成許多小作業的能力,它能夠將一個任務的資源分散到多個位置變為同時處理。在將大規模和分散式架構組合在一起時,我們就能發現大數據網路有一組特殊的需求,下面是需要考慮的六個要素:

1. 不容有失 提升網路彈性

如果有一組分散式資源必須通過互聯網進行協調時,可用性就變得非常重要。萬一網路出現故障,便會出現不連續的計算資源與資料庫崩壞。說白一點,大多數網路工程師的主要關注點是正常執行時間,但是,網路故障的原因又各不相同,包括設備故障(硬體與軟體)、維護和人為錯誤。我們都知道伺服器故障是避無可避,網路的可用性也很重要,所謂完美的設計其實是不存在。

網路架構師應該設計一些能適應故障的彈性網路,網路的彈性取決於路徑多樣性(資源之間設置多條路徑)和容錯轉移(能夠快速發現問題和轉移到其他路徑上)。除了傳統的平均故障時間間隔(MTBF)方法,大數據網路的設計標準一定要包括這些架構。

2. 解決網路擁塞

大數據應用程式不僅僅是規模大,而且還有突發性的流量「洪峰」。當一個程序啟動後,數據就開始流轉,在高流量時段時擁塞造成的問題可以很嚴重,例如可能引起更多的Queues增加延遲和packet lost。網絡擁塞還可能令請求多次發出,這可能讓本身負載繁重的網路無法承受。因此,網路架構設計時應該盡可能減少擁塞點,要網路具有較高的路徑多樣性,這樣才能容許網路流量分流到大量不同的路徑上。

3. 性能一致要比遲延性更重要

實際上,大多數大數據應用程式對網路延遲並不敏感。如果運算時間以秒計或以分鐘計的話,即使出現較大延遲也是可以接受,例如為幾千ms。然而,大數據應用程式一般具有較高的同步性。這意味著作業是並存執行的,而各個作業之間較大的性能差異可能會引發應用程式故障。除第1至2點提到網路的高效性,空間和時間上也要具有一致的性能。

4. 預留未來的擴展性

大多數大數據叢集實際上並不大,根據Hadoop Wizard的資料,2013年大數據叢集的平均節點數量只有100個。換句話說,即使每一台伺服器配置雙重redundancy,支援整個叢集也只需要4個接入switch (假設是分別有72個10GbE網絡接口的Switch)。

擴展性並不在於現在叢集有多大規模,而是在乎如何平衡地擴展支援未來的部署規模。如果基礎架構設計現在只適合小規模部署,那麼整個架構將如何隨著節點數量的增加而不斷進化?未來何時需要完全重新設計?這個架構是否需要一些近程資料和資料位置資訊?關鍵是擴展性並不在於絕對規模,而是更關注於實現足夠規模解決方案的路徑。

5. 網路分割 關鍵任務先行

網路分割是大數據應用環境的重要條件,形式上,要將大數據的流量與其他網路流量區分開來,這樣應用程式產生的突發流量才不會影響其他關鍵任務網絡負載。除此之外,運行多個作業的多個用戶,以滿足性能、合規性和審計的要求。這些工作要求在一些場合中實現網路負載的邏輯分離,某些場合還要作物理分離。

6. 應用感知力

雖然大數據的概念與Hadoop部署關係密切,但是它已經成為叢集環境的代名詞。根據不同應用程式的特點,環境的需求隨之不同。有一些可能對頻寬要求高,一些則可能對延遲很敏感。總之,一個網路要支援多應用程式和多用戶,它就必須要能夠區分自己的工作負載,並且要能夠正確處理各個工作負載,不僅僅是提供足夠的頻寬。

最後,應用程式體驗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網路擁塞和分割。創建一個滿足所有這些需求的網路需要具備前瞻性,不僅要考慮基礎架構能夠支援的伸縮規模,還要考慮不同類型的應用程式如何共存於同一環境中。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SDN、混合雲、數據湖泊將成企業新寵

December 1st, 2014 No comments

明年IT人運程如何趨吉避凶,有幾項科技本年開始升起值得繼續注目,企業加以利用將可運轉乾坤。EMC總結有四大重點科技於2014年為企業帶來轉變,分別為軟件定義、混合雲、儲存技術、數據湖泊。

軟件定義配合物聯網發展

Software Define 的概念是將所有實體的服務都可以以軟件虛擬化,可透過建立軟件定義數據中心來實現。軟件定義數據中心可於單一平台上收集、存取、管理及分析數據,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和可操作性,亦同時支援和運行傳統企業應用程式。大部份軟件很可能會部署在智能電話、平板電腦,以至汽車、運動鞋等數十億個擁有獨特識別器、且能連接互聯網的日常物件上(IoT),因此,儲存陣列、伺服器、網絡以至整個數據中心未來更將會被智能軟件統一管理,使用單一軟件操作促進簡易和高效率的用戶體驗,74%的本地受訪企業認同,軟件定義儲存等自動化解決方案是促進業務增長的首要關鍵。

藉混合雲提升生產力

去年,企業均加快採用混合雲模式,既享有私有雲的可信任性、控制性和可靠性,同時可享公共雲的簡易性、低成本及靈活性。混合雲的管理簡易、靈活並具成本效益,協助企業實現IT即服務(IT-as-a-service),提升競爭力。來年IT部門的職能改變,IT營運將集中由IT部門主理,而應用程式開發的責任將會分散至其他部門,以更貼近用戶需要,其他部門進一步了解科技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促進業務創新。去年,不少企業增加在IT虛擬化方面的投資,而非IT職能部門所承擔的開支比例亦愈來愈高,預料這項趨勢於2015年將會持續,尤其是在有關應用程式開發、建立及擴展虛擬化平台諮詢服務等方面。

數據湖衝擊出現

透過第三平台技術,企業製造了大量數據,形成「數據湖泊」,從中提取出商業價值,這些數據大部份來自流動應用程式及社交媒體,企業開始意識到採用第三平台技術的可行性及效益,以簡化管理、提高效率、提升資訊系統安全性及應付法規要求等目的。

快閃記憶體儲存技術

銀行及金融機構對快閃記憶體儲存技術需求最大,令需求在本年倍數上升。其明顯優勢是極低遲緩、最高效能和最快速的儲存系統。企業已開始採用可進行線性擴充、功能全面、以及「Always-on」的同步數據服務。利用海量數據軟件實時捕捉客戶於流動網絡中的消費行為,企業較以往需要即時分析更多的非結構性周邊數據,令內存數據庫(In-memory Database)及快閃記憶體儲存的需求上升。未來市場可望推出機架級規模的快閃記憶體儲存,為應用程式提供高度I/O效能、速度以及更大的可擴充性。

雖然這些技術仍然是昂貴得只有大企業可負擔,但隨著技術繼續成熟,更多企業及不同行業都會受惠,改變現有IT 架構,很多管理層均預計到其價值有助處理日益增長的IT需要,來年將加快投資新項目。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