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Posts Tagged ‘雲端’

如何確保最佳的雲端儲存安全?

January 19th, 2015 No comments

對於每一間將資料儲存到雲端的企業來說,安全性是一個主要的擔憂。資料在雲端內得到安全的最佳方法有哪些?

安全性是許多IT服務最主要的擔憂,包括雲端儲存服務。企業級的雲端儲存供應商提供了一些工具來保護業務資料和控制存取,而企業在選擇雲端儲存供應商的時候需要提出什麼類型的問題?

加密是雲端儲存最基礎的部分。企業必須選擇一個能夠支援動態和靜態加密的雲端儲存供應商。Amazon Web Services(AWS)能夠在SSL連接的基礎上將資料從簡單儲存服務(S3)中取出來,使用AES-256對資料進行加密保護。

AWS供應了幾個主要的管理方法,能夠為客戶管理金鑰或者使用企業供應的金鑰對資料進行加密。相比之下,Google則對靜態資料使用預設的AES-128加密和金鑰管理。

然而,一些公司對於雲端儲存供應商持有自己業務資料的金鑰感到不安。要解決金鑰管理方面的問題,雲端儲存使用者可以使用Amazon S3的用戶端加密這類工具,用戶端可以對資料進行加密和管理金鑰。為了確保資料在上傳到雲端供應商之前是安全的,企業可以選擇Viivo, Sookasa或者Cloudfogger的加密工具。

大多數大型的雲端儲存平台是非常安全,但是企業的IT部門仍然需要在資料保護方面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例如AWS的共同責任條款就指出企業的IT部門在他們自己的作業系統,資料和應用方面的安全義務。

除此之外,企業級的雲端儲存使用者還可以使用存取控制清單,多重身份驗證,多重刪除保護以及密碼認證或者存取控制機制。當有人試圖存取資料、增加或刪除資料和採取其他行為時,可以通過事件通知的方式來提醒IT部門。這種管理方式可以滿足某些監管部門或政府的要求。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Categories: 市場快訊 Tags: , , ,

雲端化此中尋:中小企雲端化部署策略建議

October 20th, 2014 No comments

傳統 IT 設施雲端化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雲公用產品和服務越來越成熟穩定。對於缺少 IT 資金投入、缺少 IT 人才、缺少 IT 經驗的中小企業來說,絕對是降低成本與風險、提升 IT 服務質量、加快業務支援效率的一大方法。

那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應如何理性有效地實施雲端化從而獲得良好回報呢?本文就這個問題為大家作出一些建議。

中小企業如何進行實施雲端化?

向雲遷移的三個步驟

1.事先評估

不同的企業情況不同,不同的 IT 應用軟件和應用場景不同,因此肯定不是將所有已有的 IT 基礎設施和應用軟件都遷移到私有雲或者公有雲上就一定有益。

對於初創企業來說,除非特別必要,否則在開始時就應盡量考慮使用基於雲服務實現管理,盡量購買基本滿足業務應用需求的 SaaS 服務(郵箱、OA 等),把定自家開發的應用都部署到雲上。

對於已有一定基礎的中型企業來說,可以參考以下建議。

首先,私有雲成本高,維護複雜,一般不適合中小企業;因此企業管理層應對建設私有雲作審慎的考慮。

其次,不是所有應用軟件都適合遷移到公有雲。一般來說,對生產設備實時控制管理的軟件、包含重大商業機密但又沒有安全防護方案、和外部設備緊密連接的軟件、目前運行十分穩定運行負載波動不大的軟件、已經無人知道如何遷移配置的早期系統等都不適宜遷移到公有雲。

公司網站、郵件伺服器、生產工具(如視像會議)、只有短時間有需求的應用(如學校入學系統、為長假期而設的銷售活動後台管理系統等)、運行負載波動大的系統、主要為公司外部人員使用的系統等都可遷移到公有雲平台。

跨平台、多個伺服器組成的復雜集群系統,則先需要確認公有雲服務商能夠提供必要的配合及支援(如提供虛擬網絡)。

最後就是選擇合適的公有雲服務商,評估技術和財務可行性。目前雲服務供應商(提供可租用、按小時或按月付費的伺服器、存儲和互聯網帶寬)非常多,而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具認證、性價比高、服務好(如提供良好的售後技術支援、及時的故障排解) 的供應商。

特別對於本身已經建設了機房,容量滿足到 3~5 年需要的企業,前期投資不是簡單的成本上考慮,是否還可以持續地為往後的系統和設備提供「擴展」的場地等亦需要仔細評估,從而考慮是否值得轉移到公有雲平台。

2.向雲平台遷移

首先,應對原有環境的系統進行分析和備份。通過運行環境分析,記錄系統不同伺服器、不同軟硬件、組件和配置參數(如彼此訪問是通過硬件連接、IP 地址還是域名?)之間的關聯關系,分析和設計雲平台環境中的部署方案和新配置是否可行,最好將系統進行備份,可以是形成虛機映像文件,或者是軟件安裝遷移套件。

其次,在公有雲平台上進行預先配置,按照雲平台部署方案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環境測試。然後就是按照遷移方案,將應用系統和必要的數據遷移到雲平台;最後將生產系統切換到雲平台,將原有系統環境保留 3 個月到半年,這樣遇到問題時可以退回到原有系統而不影響公司生產和營運。

3.雲平台監控與管理

遷移到雲平台,系統基本正常當然並不代表萬事大吉,我們仍需要長期的跟蹤監控與管理才可。首先,採用一些監控工具,監視雲平台系統的運行情況與質量。例如用 Ping 監控雲主機網絡、用網站監測工具監測網站服務、採用不同的工具監視企業應用等。當出現問題時,需要先區分出是雲服務供應商的問題,還是本身軟件的問題。保持與供應商的緊密溝通,對於故障排除是十分重要的。

其次,動態管理系統容量,平衡成本和速度。對於工作負載波動大的系統,可以考慮彈性主機,動態資源擴展規則應結合負載的概率設定(如 CPU 使用率高到多少才新加入新的資源,每次增加資源量是多少?)。第三是考慮系統的容災與備份。雲服務供應商不會為你的系統和數據提供有效的容災與數據備份,需要你自己設計方案才可。另外通過系統和數據備份,亦可讓你比較自由的更換服務供應商,防止被一家供應商鎖定。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財務部門科技革新、CFO 成科技倡導者?!

April 22nd, 2014 No comments

企業的財務部門一直以來都並非主導企業 IT 發展的部門,不過為提高整體的效率,企業很多時都開始為財務部門提升 IT 科技的運用,究竟現時企業的 CFO 是否已成為科技倡導者?為此近日 Oracle 便與 Accenture 攜手委託獨立市場研究公司 Longitude Research 進行了一項全球調查,題目為「提升現今財務職能:財務總監成技術傳播者」。

調查訪問了全球各行各業、各種規模企業的 1,275 名財務總監、高級財務人員及其他部門要員,當中 300 人並非從事財務工作。調查發現:

– 今時今日的財務總監已成為科技倡導者(Technology evangelist),他們雖然明白數碼及雲端技術對財務部門及公司整體業務的價值,但他們的願望和現實之間卻仍有差距。

– 財務部門明白必須成為其他部門的策略夥伴,協助推動公司業務增長,而在這個過程中雲端技術在財務預算、規劃和預測上有著重大作用。

– 財務部門作為其他部門的策略夥伴,必須具有遠見及懂得運用先進的分析工具、現代化的應用方式以及最新的社交流動雲端協作工具,緊密配合企業的願景、策略以及其他部門的活動。

調查亦發現不少財務總監雖然在建立科技驅動兼更高效率的財務部門上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明顯還有許多進步空間。例如不少公司在進行關鍵決策時仍然依賴過時資料,主要原因是難以整合大量截然不同的系統。

主要調查結果:

財務總監被視為科技倡導者,但他們的願望和現實之間卻仍有差距:

超過三分之一受訪者認同在科技推動改革的潛力上,財務總監是強而有力的倡導者。接近四分之三的財務管理層則認為雲端、流動及社交媒體等新技術勢必改變財務職能的結構和運作情況;不過卻只有 20% 企業管理層表示所屬公司的財務部門已經採用最先進技術。相比之下多達 43% 表示所屬公司的銷售部門已經採用最先進技術。

現今財務部門若要完成職能轉變,需要新的技能和分析能力:

接近半數受訪者表示在過去兩年聘用了更多財務分析師,反映出企業日益渴求財務人才具備廣泛深入的業務與分析能力;例如在受訪的非財務要員當中 23% 認為財務部門就績效表現與財務預算提供最新資料方面,能力「低於預期」;而將近一倍的財務管理層(42%)認為他們能夠做得更好。

財務總監欣然接受雲端科技,以實現財務現代化:

受訪者明顯看到了雲端科技的潛力,亦明白到雲端技術能夠憑藉先進分析能力及商業智能,提供新的見解。超過四分之一受訪者(28%)已經採用雲端技術以支援預算、規劃和預測;還有 34% 受訪者計劃於來年將這些工作遷移到雲端;此外超過三分之二受訪者表示所屬公司或已針對核心財務工作在某些部門採用了雲端系統(24%),或正在為此制定方案(45%)。

財務總監一直專注於流程自動化、系統整合以及提供即時報告,以實現卓越的企業營運,但在這方面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雖然接近 30% 受訪者表示所屬公司的財務流程仍未實現「無紙化」,但卻有一個明顯趨勢,就是趨向流程自動化和數碼化。將近 50% 受訪者表示所屬公司現已採用流動應用程式,53% 受訪者則表示公司已採用網上系統。

企業管理高層支持科技願景

只有 5% 受訪者表示企業管理層給予的支援不足,妨礙了財務部門採用新技術;然而報告中發現能力似乎比意願成為更大的影響因素 38%﹐受訪者表示企業內部技能不足是主要障礙。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淺談可穿戴技術

February 18th, 2014 No comments

談及可穿戴技術,現今市場需求提升趨勢的主要原因在於:使用者不僅希望能夠在外出途中隨時隨地取得資料,與此同時,他們也會隨時隨地產生大量資料。使用者需要一種能儲存和分析這些資料的方式,運用這些資料來優化他們的生活。現今市場上,Google 利用從用家處收集及分析大量資料,以改善服務。而運動腕帶 Nike Fit 的設計概念,也是透過追蹤並收集使用者的跑步距離、數據,更加輕鬆地分析使用者的表現,以便加大訓練強度。

 

從未來技術的角度來看,實用性將是可穿戴裝置向前發展的關鍵。可穿戴技術採用的觸控式屏幕將具有以下特性。

在惡劣環境中的功能

我們將會發現,可穿戴計算裝置能夠抵禦不同自然條件和惡劣環境的挑戰,包括防水和防汗,亦可在極端溫度下使用。例如,現今市場上部分智能電話便已配備高靈敏度的觸控式屏幕,可在佩戴手套、甚至置於水面下使用。我們將會看到越來越多同類型的技術應用於可穿戴計算裝置上。

全新級別的觸控式屏幕精確度

小型觸控式屏幕必須能提供全新級別的回應能力,區分外來干擾和使用者輸入。同時,耗電量在今後將會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此,其特性都必須要達到低耗電量。

弧形和/或可彎曲屏幕

手錶等可穿戴設備需要弧形螢幕,以便佩戴在使用者的手臂上或身體其他部位。在戶外使用這些設備時,或者在陽光直射條件下,弧形屏幕有助於提供更廣闊視角並減少強光。

增強感知回饋

觸控式屏幕現今無處不在,但在今後數年內,觸控式屏幕技術將會是不斷演進,納入更多人機對話模式,包括聲音、視覺和手勢,這些技術會為我們帶來令人興奮的體驗。

例如,觸覺技術能通過力度、振動或移動,為觸控式屏幕使用者提供觸覺回饋。在今後幾年內,使用者可能有機會通過玻璃觸控式屏幕,體驗到觸控多個平面的感覺。Synaptics 現正與 Tactus 公司進行合作,開發具有特殊流體填充層的觸控式屏幕,該填充層能突起並令使用者能感覺到鍵盤按鍵的真實感覺,甚或其他類型的平面。試想一下,對於無法看到觸控式螢幕的視力受損者和盲人而言,這意味著觸覺回饋可以改變這一切。

手勢操控亦是觸控技術在可穿戴計算裝置中的另一個應用領域,而該技術已出現在市面的智能手機。例如,三星 S4 智能手機的最新懸浮預覽(Air View)手勢技術就採用了 3D Touch 觸控技術。

專家正積極探求所有觸控技術的可能性,並與一系列合作夥伴在其他人機介面領域展開合作。從觸覺到眼球追蹤、語音辨識、視頻輸入、監測身體狀況甚至生物識別,最終轉變使用者和技術互動的方式。雖然觸控仍將是實際的人機輸入方法,但如果能配合採用一系列令人興奮的新興人機介面技術,將為消費型電子設備,特別是在可穿戴計算領域,實現驚人的全新使用者體驗。

作者:Synaptics 顯示屏幕部高級市場經理 Jimmy Lin

Jimmy Lin 林竑光 – Synaptics 智能顯示屏幕部高級市場經理

林竑光(Jimmy Lin)是 Synaptics 智能顯示屏幕部高級市場經理。Jimmy 主要負責拓展觸控產品在手機和平板市場的發展、推動產品線收益、制定產品藍圖和整體市場宣傳策略。同時,他亦負責開拓主要客戶及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的業務關係。

Jimmy 在技術和業務方面都擁有豐富的經驗,並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取得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後於聖芭芭拉市的加州大學取得電子與電腦工程碩士學位及聖塔克拉拉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馬年網絡運程:專家詳細分析 2014 趨勢

February 16th, 2014 No comments

大眾的日常生活,無論近至娛樂還是遠至科學研究,都已深深仰賴著科技,當中負責傳送數據的 IT 網絡,其日新月異的發展亦不斷為全球人類帶來衝擊。究竟網絡在二零一四年又將為企業帶來何種震撼呢?我們可將其歸納為五大趨勢。

1. 網絡功能虛擬化與軟件定義「一切」動力續增

首先,網絡功能虛擬化 (NFV),以及涵蓋網絡、虛擬化、數據中心、儲存和基建架構的軟件定義技術,將從單純的研究演進至應用層面,並將有服務供應商等企業實際推行;這情況尤見於包括日本在內的亞太區。同時,業界正邁向更開放、更靈活、更高效率,且具備更大可編程度的網絡基建方案,並透過 OpenStack OpenDaylight Project 等計畫推動突破性技術的發展,最終使企業受惠。

此外,由於 NFV 可帶動雲托管服務,從而大幅降低成本和促進服務的靈活性,這項技術將會為服務供應商創造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全面部署軟件定義網絡 (SDN) 目前仍是言之過早,但未來企業若著眼於未來的發展,則肯定會以是否支援 SDN 和開放式架構來衡量一個基建設計會否被採用。

2.    數據中心與雲架構扁平化

網絡對應用程式的供應起著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而由於矩陣 (fabric) 網絡架構可顯著改進傳送效率、網絡資源的效能與運用,故將在這網絡轉型中充當要角。此外,數據的爆炸性增長宣告了傳統三層式網絡的終結。Gartner 並預測,2014 年將有 80% 的網絡流量會在伺服器之間傳送。因此,我們預期企業將把網絡扁平化,從而使網絡的效能更強大、更靈活,兼能按需作大型擴容。由此可見,已有四十年歷史的以太網仍能以 Ethernet Fabric 技術為企業網絡帶來新景象。

3.    雲規模日增

Gartner 亦提出未來個人資訊市場的重點將從購買裝置轉移到雲服務。同時,451 Research 預期全球雲運算市場將以 36% 的複合年增長率 (CAGR) 擴充,在 2016 年更可達到 195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這一切皆顯示各資訊科技總監已經關注到雲運算的嶄新商業模式、消費模式、用戶期望,以至安全與私隱問題,並且會利用雲運算促住企業的成長和創新。

4. 互聯網革命永不休止

據 IDC 表示,如把技術與服務都包括在內,2020 年的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 市場將高達 8.9 兆美元,而連網設備亦將達到 2,120 億部,整個網絡世界亦將從徹底改變。即使大眾仍顧慮設備的安全與兼容性,物聯網將在今年為醫療、零售及運輸等行業帶來重大變革,所以企業必須認清這個趨勢對業務的影響。

5.    大數據 (Big data) 失控

自攜設備 (BYOD) 的盛行及視像內容等數據的爆炸性增長,使企業無法從海量數據當中萃取所需價值或是用來釐定策略,造成諸多管理難題。因此,我們建議企業今年須就一些根本問題檢討數據中心的基建,例如我們有哪些目的?我們是否收集到所需的數據?我們如何運用這些數據來改進業務?企業必須能夠適切作答,方可在來年一一解決挑戰。

總以言之,企業管理層務必與時並進,因應網絡技術和應用發展消除公司本身網絡的隱憂及發揮潛能,以求馬年「路路亨通」。

鳴謝

Brocade 香港、台灣及澳門區總經理
施龍馨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