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端技術擁有多種好處,例如可減少實體硬件的投資、更容易進行管理、更大的靈活性及擴充能力等,因此在過去一年企業都開始計劃將現有的基建設備提升至虛擬化,並為部署私有雲作最佳準備。根據一份由 Symantec 進行的 2013 雲端使用狀況報告中便指出全球約有 94% 的企業曾經討論過雲端化的可行性,可見雲端化已是無可避免的一種趨勢。以下便列出部署私有雲前應考慮的種種因素以供參考。
1. 增加員工安全意識
在部署私有雲前,企業都會從多方面作充分考慮,其中安全性是一個頗為值得花時間去計劃的地方,事關安全風險事件將對企業形象做成直接影響,而且影響往往是深遠的,並非一時三刻可修補;提到安全性,決策者除了需要針對雲端環境做好不同層面的保安方案之外,更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非技術性的安全事件,例如員工的安全意識不足等便是最為常見的問題,以下便舉一個例子。
很多員工為求方便就手,很多時都會私下在坊間申請不同的公有雲服務,例如申請 Dropbox 並將帳戶向部門的員工分享使用,同時更將一些內部文件放到 Dropbox 上作分享,令部門同事可更快速的取得工作上需要使用到的文件。就上述的例子,雖然私下申請 Dropbox 分享文件的確可增加方便性,但卻令公司的資料有機會外洩到未經公司批准的設備之內,令企業存在安全風險。
至於員工為何不從正式途徑向公司申請使用這些公有雲服務呢?Symantec 的調查中便指主因是申請過程麻煩兼所需時間較多,因此企業中各部門普遍會私下使用這些服務,並盡可能不向公司作申請。
2. 重視重復數據刪除技術
雲端儲存的一大特色就是用家可因應需要,隨時調整/購買所需的儲存空間、記憶體配置等;擁有如此靈活性及彈性,正常來說私有雲下的儲存裝置應能做到更佳的儲存使用率,然而實際上卻只有 17% 的儲存使用率,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需部署 6 倍以上的儲存裝置才足以應付實際需要,令投資成本增加不少;其實企業應透過對數據進行 deduplicated (重復數據刪除技術),以便騰出以往被重復數據所佔用的空間,這樣便可減少購買額外儲存裝置的支出了。根據 Symantec 的調查顯示,24% 的企業內擁有一半儲存在雲端上的數據是重復的,你是否其中一份子呢?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話,是時候考慮部署一些重復數據刪除方案,從而提高整體的儲存使用率,減少浪費。
3. 減少備份方式
很多企業都會將備份後的資料分別儲存在實體的硬碟或虛擬環境中,久而久之備份方式愈來愈多,亦令管理上的難度增加了不少,同時當需要緊急進行還原程序時亦會做成很大的不便。根據 Symantec 的報告中便指出,現時有超過三分二的企業至少同時使用三種或以上的備份方式進行備份工作,這些企業萬一需進行還原工作時,便會倍感當中的麻煩了。
另外報告中亦提到,有超過 40% 的企業曾經於雲端儲存環境下遺失資料,並從多個的備份源之中嘗試進行還原工作;當中有三分二的企業未能成功完成還原工作,而餘下的雖然能成功進行還原,但速度卻十分緩慢,報告中指整個還原工作可能需時三日或以上才完成,可見同時以多種方式備份是不可取的方法,試問老闆能容許你以三日時間才完成還原工作嗎?
4. 注意員工個人私隱
在雲端服務上,例如是雲端儲存服務亦產生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私隱問題,因為員工可能會將私人的檔案儲存到企業的雲端儲存裝置之中,而企業雖然是私有雲的最終擁有人,不過卻不能夠在未經員工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查看員工於雲端上所儲存的檔案。根據 Symantec 的報告指於過去的 12 個月內,全球便至少有 23% 的企業因雲端上的檔案私隱問題而遭檢控,所以企業應制定合適的政策去保障公司與員工雙方,同時亦應透過 eDiscovery 的方式去審視雲端儲存服務是否符合各地區之私隱條例;不過現時卻只有三分一的企業透過 eDiscovery 的方式去進行有關的審視工作,相信涉及私隱問題的雲端服務在 2013 年將會隨員工的投訴而「愈揭愈多」,因此作為決策人應開始考慮以 eDiscovery 重新審視企業內的雲端服務是否符合法規之要求。
*部份資料來自 Symantec’s 2013 State of Cloud survey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Categories: 市場快訊 Tags: 2013 雲端策略, 2013 雲端部署, 企業雲端伺服器, 企業雲端儲存, 企業雲端應用, 企業雲端服務, 雲端政策, 雲端運算 政策, 雲端部署模型, 雲端部署模式, 雲端部署策略

雖然 Twitter 在香港的使用人數不及微博,但筆者認識的專業人士之中又的確很多會選用 Twitter 而非微博。近日一份由 Digital Policy Council (DPC) 進行的調查便顯示,全球 75% 的商政領袖均選用 Twitter。
今次調查範圍遍及全球 164 個國家,當中有 123 個國家的領袖均有使用 Twitter(調查之中只針對該領袖是否有使用 Twitter,並沒有規定官方 Twitter 帳戶才作計算。)至於那一個領袖的 Twitter 最多追隨者?調查之中的結果顯示美國總統奧巴馬的 Twitter 帳戶最多追隨者,人數多達 2500 萬。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Facebook 的出現改變了企業的宣傳方式,透過 Facebook 企業便能更輕易的向不同名人、Fans 尋找生意機會及傳送宣傳資訊,亦因為這個原因 Facebook 已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宣傳途徑;既然 Facebook 是一個絕佳的宣傳平台,自然便衍生了垃圾訊息的問題,就好像垃圾郵件一樣。
面對這問題,Facebook 一直都在測試不同的過濾方式,並嘗試加入過濾功能,讓垃圾訊息能有所下降。其中早前推出的 Inbox 訊息過濾功能便是其中之一,此功能對於普通用家來說可能都足以抵擋部份垃圾訊息,但對於知名企業的 Fan Page 又或者是名人帳戶,此功能看來未能應付需要,否則 Facebook 又怎會考慮以收費形式過濾垃圾訊息呢?
上面提到的收費形式仍在測試之中,而據 Wall Street Post 的報導指有關功能主要用來限制用戶向陌生人傳送訊息,而假如你真的想向陌生人發送訊息以作宣傳的話,Facebook 便會向發訊息者收費。Facebook 指有關方法絕對能有效降低垃圾訊息數量,並強調此功能暫時只向少量用戶開放以作為測試之用,仍未確定是否正式推出。
同時有關方面亦考慮為傳送訊息定出豁免條件,例如是用戶每星期只可向陌生人傳送一個訊息,多於一個訊息才開始收費。其實以收費的方式絕對能有效降低垃圾訊息數量,日後企業需要於 Facebook 之中進行宣傳的話亦需向 Facebook 支付費用,變相令 Facebook 擁有一個全新的收費模式;而這種收費模式利潤十分可觀,Facebook 無需額外的投資便可獲取各家企業所支付的訊息發送費用,果然是一舉兩得的妙計!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Categories: 市場快訊 Tags: Facebook, FACEBOOK 公司專頁, FACEBOOK 名人專頁, FACEBOOK 垃圾信, FACEBOOK 垃圾廣告, FACEBOOK 垃圾留言, FACEBOOK 垃圾訊息, FACEBOOK 垃圾訊息管理, FACEBOOK 收費, FACEBOOK 發訊息收費, FACEBOOK 簡訊 收費, FACEBOOK收費謠言, 管理 FACEBOOK 垃圾訊息, 關於FACEBOOK收費

網絡上有很多不同的社交網站,例如最為知名的 Facebook、微博等;除了這些社交網站之外,亦有針對專業人士而設的平台,例如是 LinkedIn。提到 LinkedIn,原來在不知不覺間已達到 2 億用戶人數,官方稱每秒便有兩位新會員加入。
自去年 11 月 1 日達到 1 億會員人數的里程碑後,共有超過 1,300 萬新會員加入 LinkedIn,同時 LinkedIn 亦陸續推出了 13 種語言介面,目前網頁共設 19 種語文版本,而每月訪客人數超過 1.6 億。據 comScore 於 2012 年的統計顯示,LinkedIn 是全球第 23 個獲最多瀏覽次數的網站。現時超過 64% 的 LinkedIn 會員來自美國以外地區,超過 3,700 萬會員來自亞太地區。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隨著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興起,的確令 PC 的重要性降低,就像筆者從事的公司之中,亦已剛剛更換為 Mac 系統;配合上平板電腦外出採訪時作簡單速記便已可解決到工作上所有需要。
相信除了筆者上班的地方之外,在香港亦有很多公司投放更多資金於蘋果的產品之中,反而 PC 產品則較少;最近一份由 Forrester Research 的報告便顯示,除了香港以外,於 2012 年期間全球企業投放於 Windows PC 及平板電腦的資金大跌 4%,這可能是 Windows 8 PC 於年尾才正式推出所致,相信 2013 年情況應該會有好轉,只不過好轉後的結果是否比蘋果更強呢?這個就真的很難說了!
事關報告之中提到蘋果於 2012 年期間成功向企業售出價值達 70 億美元的 Mac 電腦以及 110 億美元的 iPads,更預測於 2014 年蘋果將會售出 80 億美元的 Mac 電腦以及 130 億美元的 iPads;要與這兩個天文數字「平手」,Windows PC 及平板電腦應該會感到相當吃力,所以銷售情況好轉是否能超越蘋果呢,仍然是未知之數。
不過報告中卻作了一個預測,並指 Windows 8 設備於 2014 年將會錄得 8% 的增長,按此推算 2013 年 Windows 8 的設備只有 4% 的增長,這個數字當然不能與蘋果相比,就連 Android 及 Linux 產品的增長都應該會有雙位數字,看來微軟要多加努力宣傳 Windows 8,否則往後將會進入難以逆轉的局面。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