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the ‘市場快訊’ Category

路由器晶片廠揭秘:大部份路由器均存有 Backdoor!

September 3rd, 2014 No comments

現時市面上的多種路由器產品存在後門(Backdoor),可能被駭客控制導致個人資訊洩漏。近期也有網友表演了如何用駭客軟件1分鐘破解路由器WIFI密碼,5分鐘盜取微博帳號和網上銀行資訊。

C字頭路由器被發現存在“後門”,還有其他路由器存在後門。

報告稱,D-字頭、C 字頭、T 字頭、L 字頭、N 字頭等多家廠商的路由器產品存在後門,駭客可由此直接控制路由器,進一步發起DNS(網域名稱系統)劫持、竊取資訊、網路釣魚等攻擊,直接威脅使用者網上交易和資料存儲安全,使得相關產品變成隨時可被引爆的安全“地雷”。以D 字頭部分路由器產品為例,攻擊者利用後門,可取得路由器的完全控制權,分析指出發現受該後門影響的D-字頭路由器在互聯網上至少有1.2萬個,影響大量用戶。

因此及時向相關廠商報告威脅情況,向公眾發佈預防資訊,但截至2014年1月底,仍有部分廠商尚未提供安全解決方案或升級。路由器等網路設備作為網絡公共出口,往往不引人注意,但其安全不僅影響網路正常運行,而且可能導致企業和個人資訊洩漏。

所謂後門,一般是開發軟件的程式師為了某種目的,在軟件中保留的不為外人所知的程式,通過後門,可以繞過軟件的安全機制直接獲得控制許可權。有電信設備廠商內部人士表示,一些路由器廠家在研發成品時,為了日後測試和檢測更方便,會在產品上保留一個超級管理帳,一般情況下,這個超級管理帳是不容易被外人發現的,但一旦被駭客所發現並破解,就意味著駭客可以直接對路由器進行遠端控制。

網友表演:5分鐘控制社交帳號

近日,網友示範了一個劫持路由器的案例,利用網上免費下載的破解軟件,只用“喝一杯咖啡”的時間,便成功登錄鄰居家的WIFI網絡。

這位網友嘗試破解我家的路由器,他打開了自己電腦上的一款破解密碼軟件,在搜索到的33個無線網路中,他開啟記者家中的WIFI帳號,然後導入密碼字典,開始破解。約一分鐘後,該軟件下方顯示了一組標紅的文字,與記者所設置的WIFI密碼完全一致,隨後用自己手機與路由器完成連接。

連接後,他打開一款駭客軟件,由軟件進入路由器的WEB管理介面,所有連接了該WIFI的電子設備都被顯示出來。他對其中一台電腦上已登錄的微博進行“劫持”,其手機上的駭客軟件管理介面,就立即自動生成一個微博網址,他只需點擊,無需帳號、密碼,手機就自動登錄到了網頁版微博個人帳戶,並且可以自由發佈和刪改個人資訊。

經計時發現,整個過程不足5分鐘。網友這款駭客軟件還能自動記錄對方輸入的所有帳號密碼,其中包括個人網上銀行資訊。

後門或由廠商預留

“路由器劫持這種事年年都有,但各大廠家往往是等漏洞被發現出來,才去修復,平時也不會主動去請技術人員來檢測產品是否有漏洞,業內的安全防範意識不夠。” 一位路由器廠家說。

有專家指出,用戶沒有及時更改路由器的初始密碼固然有責任,但路由器廠商也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廠商應該在產品出廠時給路由器分配一個隨機密碼,而不是簡單的設成12345這麼弱密碼。”

但更讓人擔心的則是產品本身。目前路由器廠家的名牌產品,均留有一個超級管理許可權,在安全防範措施較弱的情況下,這為駭客劫持路由器開啟了最大的方便之門。

“很多傳統廠商在產品的開發過程中,一般都會為了日後檢測、測試的需求,預留這個帳號。但這跟Android系統類似的是,一旦駭客利用漏洞拿到這個管理員帳號,所有的防護措施都如同虛設。”

知名廠商D-字頭在其多款出名路由器產品中,就留下了這樣一個嚴重的後門。“我們檢測出的漏洞是,用一個roodkcableo28840ybtide的關鍵密碼,就能通過遠端登入,輕鬆拿到大多數D-字頭路由器的管理帳號。D 字頭路由器的軟體是由其美國子公司AxxxxNxxxxxxx提供的,該公司的研發技術總監叫做Jxxl,而這個字串顛倒後恰好也是 edit by 0xx2 jxxl backdoor(Jxxl編輯的後門)。

這種廠家自己留的後門程式,居然是按照研發人員姓名來設置,太過明顯了,完全是廠家有意作出來的。

而一份來自ZoomEye資料顯示,全球使用這種有缺陷的D-字頭路由器用戶在63000名左右,遍佈中國、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地。而在國內,有約十萬台TX-字頭路由器存有後門,受影響用戶達到百萬。

國外大廠多直接採購晶片 對安全重視不夠

D-字頭、C字頭、T字頭、L字頭、N字頭等國外名牌路由器擁有不少用戶,路由器存在安全性漏洞的消息令他們擔心。但是也有網友表示路由器存在安全性漏洞不是生產商的錯誤。網友表示:“雖然不太懂技術,但後門不是生產商留的,只是軟件漏洞被不良分子利用植入木馬等,升級軟件等可解決”。

業內人士透露,路由器軟體作為一種嵌入式的作業系統,在家庭閘道等家用設備上很少受到重視,各大路由器廠家都是從晶片廠商的軟體公司採購成熟的方案,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

“像TX-字頭、T字頭 等知名廠商,基本是從廠商公司買來的軟體,在晶片廠商提供的系統上做了第二次開發。MTK晶片廠商在提供產品時,本身也會提供一個較為初級的底層作業系統,目的是為了把晶片的所有功能完整地演示一遍,讓各家廠商拿回去自己做開發。但很多廠商為了省時,直接買回來一套系統,稍作修改後就推向市場。”某路由器廠商人士透露。

目前在各大廠家更加注重的是企業級高效能設備的安全防範,對出貨量巨大的家用閘道市場,往往掉以輕心:“但駭客從去年開始偏偏就盯上了這個小系統,這是各大廠商此前從未想到的。”

據該人士透露,這種路由器作業系統的成本價格較低,按照授權收費來計算,每台設備的系統成本在幾毫子以內,出貨量巨大的廠家甚至可以談到按分計算,“這個反倒成了問題的根源。因為大家用的都是那幾家公司的軟體方案,一旦出了漏洞誰都跑不掉。”

提醒:如何防止路由器被劫持?

日常生活中,市民該如何防範日益嚴重的路由器劫持安全問題呢?專家有如下見解:

  1. 路由器管理網頁登錄帳戶、密碼,不要使用預設的admin,可改為字母加數字的高強度密碼;
  2. WIFI密碼選擇WPA2加密認證方式,密碼長度要在10位以上,最好是大小寫字母、數位、特殊符號的組合,這樣會大大提高駭客破解密碼的難度;
  3. 路由器預設的管理IP修改為自己指定的特殊IP;開啟路由器MAC位址過濾功能,只允許已知設備連入;
  4. 在設備中安裝具有ARP 防護功能的安全軟件,防止被駭客劫持;
  5. 常登錄路由器管理後台,看看有沒有不認識的設備連入了WIFI,如果有,及時將其清除;
  6. 不要隨便告訴不信任人士你的無線密碼;
  7. 移動設備不要“越獄”或 root,連接來歷不明的無線網路;
  8. 關閉路由器WPS/QSS功能。

10 條 Google 面試難題:你自問識答幾多?

September 1st, 2014 No comments

Google 擁有一流的工作環境(以外國的辦公室為準),但同時亦需要大家十分努力工作;而入職 Google 對於很多 IT 人來說,相信是一個夢想,不過要入職 Google 並不容易,而且平均由網上申請、首次溝通、電話交談、Google Hangout、約見、面試、考試、討論人工待遇、填 Form 入職等,幾乎用上兩個月時間,有些情況可能會更久。

當然這一切都是值得的,事關入職 Google 對於自己的 Career Path 有很多良性影響,同時在 Google 之中你的確能與世界一流的工程人員合作,獲益不淺;Google 是一家極具創意的公司,而辦公室環境與別不同不在話下,甚至連面試時的問題都與別不同,以下列出於網絡上搜集回來的常見 10 大 Google 面試難題,如果你自問有天份,又希望未來入職 Google 的話,可以看看自己懂得回答的有幾多。由於面試時基本上以英文為主,所以以下的試題只提供英文版本。

問題一

If each document contains a set of keyword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numeric attribute, how to build indices?

問題二

How to design a search engine? If each document contains a set of keyword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a numeric attribute, how to build indices?

問題三

You’re the captain of a pirate ship, and your crew gets to vote on how the gold is divided up. If fewer than half of the pirates agree with you, you die. How do you recommend apportioning the gold in such a way that you get a good share of the booty, but still survive?

問題四

Write a program to find depth of binary search tree without using recursion.

問題五

Explain the significance of “dead beef”.

問題六

Design a class library for writing card games.

問題七

You need to check that your friend, Bob, has your correct phone number, but you cannot ask him directly. You must write a the question on a card which and give it to Eve who will take the card to Bob and return the answer to you. What must you write on the card, besides the question, to ensure Bob can encode the message so that Eve cannot read your phone number?

問題八

How are cookies passed in the HTTP protocol?

問題九

You are given a the source to a application which is crashing when run. After running it 10 times in a debugger, you find it never crashes in the same place. The application is single threaded, and uses only the C standard library. What programming errors could be causing this crash? How would you test each one?

問題十

You have a stream of infinite queries (ie: real time Google search queries that people are entering). Describe how you would go about finding a good estimate of 1000 samples from this never ending set of data and then write code for it.

Source : http://www.impactinterview.com/2009/10/140-google-interview-questions/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好的 BI 不單靠分析人員:高層應多與前線人員溝通!

August 29th, 2014 No comments

目前主流的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簡稱:BI)和分析應用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從已有資料中提取業務價值,反映公司發展、客戶行為和業務趨勢,這種方法是面向過去的。而一些新興的資料分析技術已經把目標投向了未來預測分析。企業通過採用大數據分析技術預測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是,預測建立模組和資料抓取技術要想準確地預測出客戶行為,制定有效的企業策略,需要處理大量的多種類型資料;其實要真正落實預測分析,企業需要做的不只是給分析人員配備預測建立模組工具這麼簡單。

現在通常是資料科學家和統計分析人員自己寫演算法,構建預測模型。其實演算法和分析模型需要經歷創建、測試和運行的階段,在資料產生之前,這些工作應該是已經做好了的。“要解決一個問題,其實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都花在資訊收集上,而資訊收集一開始就應該和業務相關聯繫。”

大數據項目一開始就要有建立模組人員參與其中,建立模組人員需要將自己的數學知識和企業的業務知識相結合。演算法寫的再好也不能為企業解決具體業務問題的。讓資料分析人員和業務人員多交流,讓資料科學家瞭解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這樣他們才能充分利用資料,解決業務問題。

技術與業務不能各自為政

大數據分析專案主要是對資料進行挖掘,找出和企業相關的資訊。這個過程中,需要建立模組人員與業務用戶的合作。建模工作不能孤立地完成。

隨著企業不斷的收集、存儲和分析大數據,企業利用資料的方式也在發生改變。一開始的時候,企業更感興趣的是資料收集,把一堆資料放到Hadoop或者其他存儲系統裡。慢慢地,企業更希望合理利用資料,達成具體目標,比如增加利潤、節省支出等。這意味著預測模型的構建需要以具體的業務目標為基礎。

如果建立模組人員不瞭解業務,預測分析就不能發揮出價值。無論是不是大數據,建立模組都應該以特定的業務問題為基礎。我見到過很多公司的資料項目都因為技術人員不懂業務而失敗,結果往往是模組本身很好,但卻沒法實際應用。

成功是來自無數次的失敗

很多公司之中,業務問題和相關的資料集一旦確立,預測模型的開發基本上是一個可反覆運算的過程。分析團隊會創建多種不同的模型,比如線性回歸模型和神經網路模型,從而找出最適合使用的應用程式。在建立模組的同時,技術人員會建立獨立的資料沙盒,包含相關資訊,並且與資料庫隔開。這樣技術人員就可以深入瞭解不同的選項,測試不同的樣板模型。確保模型能夠正常使用。

我們一年前接觸過一家公司,這家公司使用的是SAS軟件供應商的資料建立模組、資料採擷和分析工具。他們的建立模組首先關注的是對保險管理賠償和健康檔案的分析,公司借此判斷哪些患者需要額外的醫療服務、哪些人的症狀表明他有可能患有疾病(比如糖尿病、心臟病)。分析團隊也會關注臨床,幫助患者快速恢復健康,或降低醫療成本。

因為資料科學家需要嘗試不同的方法構建資料模型,所以這個過程要花費較長時間,而且經常會失敗。正因為如此,專案需要獲得高層的支持(金錢上的支持十分重要),這樣才能保證項目能夠持續下去。專案管理者要讓高層瞭解專案的特點,不能讓專案因為失敗或成本過高而停止。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Categories: 市場快訊 Tags:

極速透視封包內容!免費工具自動分析 Wireshark 數據

August 27th, 2014 No comments

作為 Network 人,想必都曾經採用過 Wireshark 來分析封包之中的數據;雖然 Wireshark 在極其細微的層面上為 IT 專業人士提供了關鍵的封包擷取數據,的確能幫助他們更深入了解網絡的內部情況,為 IT 專業人士需要在獲得及評估這些數據時省去花費幾個小時手動計算的精力。不過要快速完成封包的分析工作並非易事,即使專業人員往往亦需花上一定時間。

近日便有廠商考慮到分析 Wireshark 數據的時間問題,於是便推出一套名為 SolarWinds Response Time Viewer for Wireshark 的免費工具,通過此工具的協助下,管理員便可將手動分析由 Wireshark 生成的封包擷取數據的過程自動化,令 IT 專業人士能更輕鬆迅速地計算應用程式及網絡的反應時間。

透過對應用程式及網絡反應時間以及由 Wireshark 封包擷取數據產生的數據和交易量進行無縫自動分析及計算,SolarWinds Response Time Viewer for Wireshark 提升了用戶對 Wireshark 的體驗。憑藉對數據的深入了解,IT 專業人士就可以判斷效能問題的根源是來自網絡還是應用程式。

SolarWinds Response Time Viewer for Wireshark 可讓 IT 專業人士:

– 分析常見的 Wireshark 封包擷取文檔
– 計算網絡及應用程式反應時間
– 分析及顯示數據與交易量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虛擬化的傳奇:從 SDN 到 NFV

August 25th, 2014 No comments

網絡功能虛擬化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簡稱 NFV)是一個新的技術,此技術簡單直接而言,就是將以往必須建基於硬件形式的各種技術虛擬化,例如負載平衡防火牆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等等,最終希望做到盡量減少硬件投資的各種成本,包括部署、硬件使用的電力、數據中心空間等。

早年 SDN 的出現亦是如此,就是希望通過將傳統的網絡管控虛擬化從而減少部署成本,所以 SDN 一時間成為科技投資者的心頭好,不過 SDN 是否真能改變傳統硬件上的種種問題,暫時仍是 Still Don’t No-Know(SDN~);NFV 的出現當然亦引起投資者的興趣,不過卻比 SDN 更為複雜。

盡管如此,坊間仍然有網絡設備生產商對此技術興致勃勃,其中 Brocade 便是當中的表表者,近日更投放資源與 Telefónica NFV 參考實驗室 (Telefónica NFV Reference Lab) 展開一連串的行動,包括為 NFV 方案的部署及效能進行試驗並奠定新基準,希望說服服務供應商能信任並徹底提升對虛擬化軟件網絡基建效能的期望,最終達致增加銷售及領先同行。

在實驗中,Telefónica NFV 參考實驗室利用記憶棒,於不足兩小時內成功部署了 Brocade Vyatta 5600 vRouter 並完成效能測試。Brocade Vyatta 5600 vRouter 除了具備 Brocade vPlane 技術,亦利用了採用 Intel Xeon 處理器的伺服器以及 Intel Data Plance Development Kit,從而達致世界最大型電訊和服務供應商所要求的性能表現。

SDN 的故事

SDN 與 NFV 是有一定的關係,不過這兩種技術有那些地方是相近,對於企業來說又應該如何互補兩種技術的不足之處?先說說 SDN。可能大家都不知,原來 SDN 的起源最初是因為史丹福大學的學生厭倦每次進行網絡相關的研究時均需部署不同的核心系統,因此他們便研究如何將實體的網絡硬件設備的部份元素變成可編程化以及集中管理,就這樣 SDN 的元素及定義便出來了。

數據中心、OpenFlow 推動 SDN 成長

隨著流動裝置普及以及應付雲端服務需求,因此數據中心便需考慮不同方法降低成本,而恰好 SDN 的優勢就是能針對不斷擴展的虛擬機器作更好的連接與控制,多了數據中心採用 SDN 技術,令 SDN 很快便被各大企業接納;另外 OpenFlow 的出現,亦加快了 SDN 成長。一項新的技術,除了需要一些天才開發及完善之外,如何能從中獲利以令計劃可持續發展亦十分重要,而 SDN 開初出現時亦遇到了這問題,就是新技術有了,如何令企業接受及嘗試?

其中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盡快定立標準化,就好像不同的技術如 3.5G、4G LTE 等等,都是因將技術標準化繼而令廠商可易於遵循及開發採用新技術的方案;於是 SDN 便聯合各大廠商組織了一個開放的網絡論壇(ONF),其開初的主要目的就是為 SDN 之中的控制層(Control)與轉發層(Forwarding Layers)之間的通訊定立一個標準;現時大家能直接通過控制層管理實體/虛擬式的路由器、網絡交換器等等,都是多得 OpenFlow 的出現…..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