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速決定了雲端的資料到達桌面的時間,隨著越來越多的資料被儲存在雲端中,如果可以將桌面也存放在同樣的雲端中,這個方式或會更有意義。DaaS才是真正將桌面拉向雲端的原因。
DaaS的推動力之一就是資料吸引性。隨著Data Center的不斷發展,現在可以存放更多的應用程式和資料,但是只有當桌面也能夠被存放到雲端中才令這一切有意義。
資料吸引性這個概念是利用大量的資料可以吸引更多的資料。隨著Data Center的不斷發展,可以存放越來越多的資料和應用程式,也就產生了更大的吸引性。雲端的Data Center在吸引了更多的企業資料之後,也會吸引桌面資料。只要你擁有Client/Server模式的應用程式,資料吸引性就會將電腦用戶中的資料吸引到伺服器上。
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在於如果使用者可以快速連接資料,那麼資料的價值也會相應提升。使用者距離越近存取資料時,它的存取速度也就越快,並且相關的資料也應該被存儲在同樣的地點以發揮其最大價值。DaaS簡化了將桌面和伺服器移動到雲端中的過程。
資料吸引性降低了延遲
光速是我們必須遵從的一個最為基本的限制。對於電腦來說,這意味著距離越遠的電腦,其通訊速度也就越慢,也就是延遲越高。應用程式的性能表現依賴於PC的處理能力、伺服器的處理能力和資料的傳送速率等綜合因素。
現代Web應用程式的設計模式很多時依賴於Data Center中的伺服器進行運算工作,而Web瀏覽器只顯示相關結果,但是之前Client/Server模式的應用程式運作,其中的一部分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在Data Center和使用者PC兩端同時處理資料。
在過去的十五年當中,PC和伺服器的處理能力都快速發展,並且網路速度也在不斷提升。很多軟件都需要工作在在網路速度很快並且延遲很低的環境當中。但是如果你將一個應用程式從自己架設的伺服器移到另一個地方或者國家的另一端時,雲端供應商的伺服器當中就會改變用戶PC和伺服器之間的距離。對於一些應用程式來說,這種改變可能導致應用程式性能表現快速下降。
降低資料延遲的一種方式是將使用者的桌面放在和應用程式相同的Data Center中。可以使用像HDX和PCoIP這樣的遠端協定來使用桌面,相比於Client/Server模式的應用程式來說,這些協定可以更好地解決延遲問題。
DaaS 解決了哪些問題?
在DaaS出現之前,將桌面放置在雲端中意味著基本虛擬設定;使用遠端桌面工作階段的主機來連接雲端和其中的資料。IT 管理員通過將 VDI 平台管理的過程之中,便可同時一併存放/管理資料和應用程式,從而而節省開支。
DaaS 讓你的公司可以從雲端供應商中租用桌面,就像租用伺服器虛擬機器一樣。
DaaS 存在於供應商的 Data Center 當中,所以它們和伺服器的距離很近,也就是離資料和應用程式很近。你可以租用幾台或者很多台虛擬機,不同的DaaS平台和供應商都推出了許多功能和價格上具有競爭性的方案。供應商會管理整個VDI 所需的基礎設定,由多個客戶共同分擔開支。供應商通過其專業知識來為用户提供一個良好的VDI環境。
大多數企業都需要使用Client/Server模式的應用程式,在這些應用程式被全部替換之前,我們需要保證桌面應用程式儘量靠近伺服器。如果你將伺服器移動到一個雲端供應商的Data Center裡,那就需要評估連接的距離。大家要記著你不可能改變這些物理法則。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通過採用物聯網方案,企業便可將全球分公司之中的不同設備作綜合管理,從而大大簡化管理過程。以上所指,的確是傳統物聯網方案所能做到的;然而近日有公司便希望突破傳統框框,並首次將大數據加進方案之中。
該平台 TrueVUE 5.2 首先已能將該公司位於全球範圍內安裝的超過 10 億個消防、安防和零售傳感器與裝置結合到一起,以方便集中管理;同時平台亦可以將來自於這些以設施為導向的傳統系統的數據轉化為富有價值的商務智能信息,而這些信息會重點關注在不同的環境下解決現實的世界問題。
這個平台將從已安裝傳感器和裝置的 Tyco 客户之中收集數據,並進行分析,從而為客戶揪出設備裝置之中的訊息內在價值和創造智能服務可能性;除此之外,TrueVUE 5.2 平台能夠收集來自於射頻識別 (RFID)、視頻、EAS 防盜和流量傳感器的數據,並將這些數據轉化成為可以促進行動的分析建議,幫助零售商為其所有運營部門落實趨勢分析,優化庫存管理和提供更佳的購物體驗。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無論是公共雲、私有雲,或是混合雲,形形色色的雲計算服務極大地提升 IT 資產價值。一個能夠提供整體雲解決方案的合作夥伴,對企業尤為重要,作為雲計算市場上的厚積薄發者,華為在雲計算研發上不斷投入,推進雲計算產業的發展,其每年華為發起主辦的雲計算大會(HCC)也已經成為業界令人矚目的技術盛會。
華為雲計算大會(HCC)從 2011 年起至今年已第 4 屆舉辦,每年的雲計算大會,我們都能看到華為的一系列產品策略發佈和解決方案更新。今年 HCC 雲計算大會仍然延續了「精簡 IT,敏捷商道」主題,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面向中國廣泛的行業客戶,以及眾多的 IT 業內合作夥伴。
自 2010 年起,華為進軍 IT 領域,以「雲管端」戰略,宣佈以雲計算為契機,正式進軍 IT 產業。由第一屆雲計算大會規模就達到了兩三千人,到了 2014 年第 4 屆,據相關方面表示,今次大會出席者現場估計超過 1 萬人。
大會時間時間為 9 月 16、17 日兩天,從上午 9 點到下午 6 點,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涵蓋華為最新產品和策略的發佈,以及業內最領先的產品技術和解決方案。在上午主會場 Keynote 結束後,下午還提供了包括電力、交通、能源、政府、運營商等多個行業的分論壇議程。會場 7200平米展區其中 1200 平米展區用於華為伺服器、存儲、網路、雲計算等全線解決方案展示,其餘五到六千平米則由合作夥伴提供更豐富全面的 IT 基礎架構展示。此外,現場還提供了動手實驗室環節,華為存儲伺服器、雲計算、資料中心及 e-LTE 都可以動手操作,親自體驗這些設備的管理、配置和方案搭建。
此外,包括英特爾、希捷、SAP、HGST、微軟等業界知名 IT 廠商,今年 HCC 大會贊助商接近 70 家。會場 60% 以上客戶為 CXO、總監、經理,管理層級別,我們希望他們在這個大會上瞭解最新的 IT 趨勢,能夠幫助他們做最後的 IT 採購決策。
除了「精簡 IT」,敏捷商道作為華為持續的發展策略,在 2014 HCC 大會上持續延用之外,融合(Fusion),作為華為在 IT 技術領域的價值主張,也在本屆大會上得到了新的延伸和拓展。
華為 Fusion 戰略包括了三個層面:第一是華為與客戶的融合,即成就客戶;第二,堅持「被集成」戰略,即開放合作。第三,用融合的方式實現技術的創新和變革,即技術創新。華為認為,IT 變化之道,映射到技術上便是融合,映射到產業上便是開放。華為是要通過計算、存儲、網路、虛擬化、資料中心等技術的創新和融合,採用開放架構與協力廠商系統融合,實現精簡部署、精簡運維和精簡管理,快速滿足不斷變化的業務需求,提升企業效率,進而實現「敏捷商道」。
在「融合」的價值理念下,2014 上半年,華為推出包括領先業界一代的 OceanStor V3 系列存儲系統、新一代 V3 系列四路、八路關鍵業務伺服器等創新產品,與合作夥伴共同推動產業鏈的健康發展。
2014 年 Q1,華為存儲全球收入增長率第一,高端存儲進入 Gartner 關鍵能力報告第一集團的主流玩家名單,伺服器躍升至全球第四,增長率第一,刀片伺服器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三。全球四十多個國家的五百多個客戶、超過 50 萬個虛擬機器運行在華為虛擬化產品上。FusionSphere 雲作業系統進入 Gartner X86 伺服器虛擬化基礎設施魔力四象限,成為 ICT 雲化的首選。FusionCube 雲平臺進入 Gartner 一體機魔力四象限,在金融和媒資行業表現優異。華為在全球為客戶建設了 400 多個數據中心,其中有 120 個雲資料中心。華為首創的分散式雲資料中心 DC² 獲得突破性市場進展,服務於新華社、文化部、鳳凰衛視、中國電信、四川聯通等客戶。
華為攜手 60+ 合作夥伴聯合展覽,總面積超 7200 平米, 建立了一條 IT 全生態鏈。其中,展區以 360 度全場景化各行各業,帶用家身臨其境看金融、電信、媒資等各行業解決方案。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即使我們已經清楚自己的需求,仍然需要通過深入的研究和學習來掌握NoSQL是否有滿足的能力。大家可能無法對這麼多解決方案進行一一評估。畢竟其數量實在太過龐大。更糟糕的是,我們還被迫閱讀大量說明文件,從而瞭解自己的行動要如何借助NoSQL來達到自己的預期效果,筆者認為使用者高度關注的是有關聯式資料或者是否喜愛ACID。相比之下,關聯式SQL資料庫就擁有非常突出的優勢,它能夠在任何產品當中發揮同樣的作用。我們選擇的數量將會更少,而且這類形的選項往往更成熟也能經過了時間的檢驗。也就是說,大家作出較差判斷的可能性要遠遠低於RDBMS。
NoSQL的最大吸引力源自其向外擴展的方便性與資料的接收能力。儘管能夠擁有可以與RDBMS互相媲美的擴展性,但現實告訴我們、99%的應用程式在執行流程中根本不會對擴展性提出任何要求。大家可以看看Stack Exchange,他們是世界上現存的最繁忙網站,並且利用商用伺服器運行資料庫。為了承載這樣的Workload,該網站直接購買了一台擁有60核心伺服器並配備6TB的儲存空間,事實上我們很難想像這樣的設備之後還需要有什麼擴展。因此,請大家認真考慮這個問題:我們是否真能從NoSQL的可擴展能力身上獲得實際收益?
NoSQL隱藏模式問題多多?
起初筆者認為NoSQL文件存儲的隱藏模式會成為一大優勢,然而有關調查中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觀點。至少有關Web應用程式而言,隱藏模式這種機制只會造成代碼更加複雜、並沒有任何其他貢獻。筆者喜歡清晰的資料結構。然而,如果大家打算架構一套特殊類型的資料庫,用於處理資料歸檔、文件存儲或者事件日誌之類任務,那麼隱藏模式機制確實有它獨特的優勢。但對於無這個需求的Web應用程式來說,NoSQL則顯得無什麼意義,畢竟這不是社交網路。
與關聯式資料庫相比,採用文件存儲機制會讓大家的軟件在各個層面上迎來更突出的複雜性難題。我們可以將NoSQL視為一套單純的檔存儲系統,其中檔案名代表鍵、而檔案內容則代表值。大家可以在這些檔案當中保存內容,並快速進行讀取與寫入,然而存儲背後並不存在任何處理能力。(當然,在這裡筆者要歸納一下,NoSQL對這些檔案進行管理與優化方面表現優異,但卻對資料內容本身一無所知。)關聯式資料庫當中的內容認知特性全部消失,這迫使大家能自行完成SQL代碼並能夠自動處理的各項事務……而且是針對每一款應用程式。這樣的日常成本對於大多數應用程式而言都是不必要和不可接受的。
即使是那些有能力創建NoSQL的優秀技術人才也很難對自己的產品進行描述。通過相關評論可以看到,不少開發者都在努力宣傳自己的產品、但卻無法給出讓用戶選擇NoSQL的真正有說服力的理由。SaaS應用程式其實基本不可能徹底擺脫與關聯式資料。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從RDBMS系統當中獲得的功能特性要遠遠勝過NoSQL系統。筆者認為NoSQL現在需要高度關注那些過去被嚴重忽略的層面與問題。儘管目前有大量NoSQL能夠為關聯式應用程式帶來突出性能表現的宣傳,但實際效果恐怕還要讓各位用戶親身驗證。能夠切實從NoSQL身上受益的應用程式數量明顯少於能夠從SQL身上應用。一但有宣傳炒作降低、NoSQL的數量也降低到合理的水平,筆者認為到那時NoSQL才會真正成為一款優秀的工具。筆者還認為,NoSQL未來更可能成為SQL系統的一種有效補充的方案。就目前而言,筆者將繼續堅持自己的SQL路線。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一直以來,LinkedIn 為專業人士提供了交流平台,讓大家可於平台之中進行商業活動、認識不同的合作伙伴、尋找工作機會等等;不過 LinkedIn 以往對於中國地區、台灣地區的用户來說比較陌生,事關以往 LinkedIn 一直只提供英文版本。
不過從今以後,此問題便不再是問題了。事關 LinkedIn 近年來已加入了多種語言的支援,而最近亦正式為 LinkedIn 手機應用程式(包括 Android 和 iPhone)上的 LinkedIn 個人檔案(Profile)加入多種語言,包括中文(簡體及繁體)和其他 14 種語言的支援,讓全球會員都能享受到引導編輯(guided edit)體驗。
LinkedIn 個人檔案是一個專業身份紀錄,更是 LinkedIn 的核心。在香港,與桌上電腦比較,超過 50% 的 LinkedIn 瀏覽量乃來自流動裝置。最新流動版本 LinkedIn 個人檔案展示了 LinkedIn 如何協助其專業人士隨時隨地向其他人分享他們的故事。同時,最新流動版本 LinkedIn 個人檔案透過「共同」(in common)及「肯定」(endorsement)功能,方便會員發掘與其他專業人士有關的見解,並作為初次見面時的「破冰工具」。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