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the ‘市場快訊’ Category

香港假期網上消費持續上升

November 19th, 2014 No comments

早前我們提到有關中國國內的網上消費情況,那香港呢?剛剛我們便收到了一份來自 Adobe 的報告,該報告名為 2014 Digital Index Online Shopping Forecast 指數預測。數據預計香港年度假期的網上銷售份額將接近至全年的 20%。隨著流動裝置的滲透度愈來愈高,以手機和平板電腦消費的份額在 2014 年已見穩步增長,有望佔香港總網購份額約 18%。

該預測基於過去六年於 4,500 個網上零售網站中超過一兆及在 2014 年十月份內約 200 億的到訪數字進行分析。

隨著智能手機日益普及,該報告顯示日本亞太地區以手機成交的網上銷售份額正接近 12%。在香港,流動銷售的預期份額約 18%,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在當中分別佔約 8% 及 10%,略高於新加坡。以手機成交的網上銷售份額在 2014 年初較波動,自五月開始穩步上揚,而在九月份則顯著下降,但隨著節日的臨近,報告預期該網上銷售份額會從十一月開始上升。香港人逐漸習慣以手機購物,因為這節省了他們最珍而重之的時間。

2014 年 11 月 11 日是中國最大規模的網上購物日,報告預計當天的網上購物總值將會超過 155 億港元,大幅拋離日本等亞洲國家。日本於其最大規模網上購物日的消費預計於亞洲排行第二,總值約為 50 億港元。雖然中國人於平板電腦的購物總值比其他國家的排名較高,其個人消費總值卻為最低。

報告預計中國、泰國、俄羅斯及巴西於假期月份的網上銷售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 20%,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報告亦預計即使於最大規模的網上購物日,香港的個人消費額為約 25 元港元,遠遠落後於其他亞太區國家如新加坡的 53 港元及日本的 39 港元。

最後,研究更發現簡便的流動支付工具如 PayPal 亦讓消費者於電話及平板電腦購物時有更大信心。不少消費者已注意到定位營銷手法,有更多的消費者認為於商舖中收到相關訊息能為購物帶來幫助。這或會為數碼營銷人員訂立來年策略時帶來啟示。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零售O2O資料分析是未來大勢所趨

November 14th, 2014 No comments

通過資料分析就可以知道商業模式是否可行,判斷那種推廣渠道效率最高,能發現網站、商品結構、物流等各個環節的問題,從而改進效果。

有哪些資料?

線上平台的資料來源有網站統計工具、ERP系統、客戶服務處理投訴等。

線上資料主要包含:瀏覽量(IP UV PV)、平均瀏覽時間、新UV比例、轉化率(註冊、訂單、支付)、流量來源(搜索、直接、連接、地區、推廣)、網頁打開時間、搜索分析等。

ERP資料主要包含:訂單量、客單價、毛利率、重覆購買率、忠實顧客轉化率、顧客流失率、缺貨率、商品價格變化、SKU數量變化、周轉率、退貨率、會員註冊量、註冊會員轉化率等。

客戶服務處理投訴資料主要包含:投訴分類、UI印象、品類印象、價格印象、網站功能印象、物流體驗印象、售後印象等。

以上資料互相關聯,例如分析優惠活動時,需要分析連接量的變化,註冊落單轉化率的變化,促銷商品和正常商品銷量變化。

怎麼分析資料?

有的公司成立專門的資料分析部門,資料部門不僅提供資料,還要分析資料。這種工作方式,雖然基礎資料準確,但分析結果可能有偏差。因為資料分析人員不熟悉業務,對各種資訊的了解也不如市場部和營運部等業務部門。

例如,某類銷售額突然降低,可能是因為市場部推廣方式的改變,也可能是季節因素。如果資料分析人員不瞭解這些資訊,不能判斷顧客對這類商品不感興趣,導致不能提出降低這類商品的建議。

更合理的資料分析方法,由資料專員提供基礎資料,由相關部門人員共同分析,例如轉化率降低,應該由市場部、營運部、商品部共同分析,得出是由哪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對於新專案而言,可以引入目標分析法,目標分析法是分析“引入新客戶”和“忠實顧客轉化率”為重點,設定合理目標,以此判斷商業模式是否可行。

例如:某個投資5000萬的B2C網站,推廣預算是2500萬元,目標是每天有5000單生意。定義忠實顧客是平均每月購物一次,每天5000單的銷售目標,需要15萬忠實顧客。

如果實際經營結果資料顯示,引入新客戶的成本是50元,忠實顧客轉化率是30%,則要達到15萬會員,需要2500萬推廣費用。

通過資料分析可得知引入新客成本大於50元,忠實顧客轉化率低於30%時,專案不能達到目標。如果目標和實際業績資料相差不多,可以通過提升內部功能改善業績,如果資料相差太大,則說明商業模式可能不可行,應該趁早調整商業模式,並在測試過程中重複以上資料分析步驟。

最重要的資料,我認為是流量引入成本,新客引入成本,忠實顧客轉化率。引入流量成本資料主要是市場部負責,引入新客成本資料由市場部、營運部、商品部共同負責,忠實顧客轉化率主要由營運部和商品部負責。

推廣方面的分析包括了流量分析,停留時間,流量頁面,轉化率分析。流量的增減(新UV資料)代表市場部推廣工作是否有效,新客停留時間瀏覽頁面量和轉化率等資料,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市場部推廣是否有針對性。

新客引入成本分析是重要的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是每個達成目標投入的推廣資金。例如某個推廣方法帶來了10000個UV,500個註冊,100個訂單。而這個方法耗資了1萬元資金,則每個UV,註冊,訂單投入的資金分別是1元,20元,100元。這個推廣方法的新客引入成本是100元。

如何與配合資料分析結果?

市場部的重要工作是嘗試不同的推廣方式,計算每種推廣的投資回報率,根據資料分析結果,重點投入和著重提升投資回報率的推廣方式。

提升內部是新客引入成本與忠實顧客轉化率優化的基本方法。包括:商品結構、促銷方式、網站體驗、物流體驗、顧客投訴、行銷等。

商品結構提升的目的是通過資料分析瞭解顧客需求,不斷引進和淘汰商品,使商品結構儘量符合顧客需求。建立商品進度表,綜合考慮商品所有進度,例如價格、型號、外形、品牌、規格等,根據不同進度區分商品,分析各類的銷售量等。

淘汰商品的過程還受到很多因素影響,即使“商品”銷量不好,也不能淘汰,“季節商品”需要把季節因素加進來作考慮因素。

促銷方式主要依靠資料分析來評估效果,每做一次促銷,就在ERP系統中建立單據,設置主題,商品,檔期。促銷商品銷量變化可通過BI工具分析,還有促銷毛利損失,促銷活動帶動正常商品銷售量變化,促銷活動帶動新會員註冊和舊會員購物次數,綜合評估促銷效果,來引導下一次促銷活動。

網站體驗優化可以用一個公式表達:UEO(用戶體驗優化)= PV / OR(網站彈出率),目的降低顧客彈出率,讓顧客購物更加簡單輕鬆。這是建立在網站定位和顧客特點的基礎之上,例如令網站的格局更加清晰,讓顧客購物過程更加流暢。通過熱點分析,瞭解顧客關注的位置,把顧客關注的內容放到這些區域。通過彈出率分析,在顧客的頁面顯示推薦內容,吸引顧客繼續留在網站。

顧客印象問卷投訴資料分析能發現顧客不滿意的地方,在網站建立投訴渠道,客戶服務部要對新、舊顧客,最後沒有提交訂單的顧客進行鈕析。在UI、品類、價格、網站體驗、物流、售後等方面統計資料,分析那個方面最影響顧客體驗,根據實際情況逐步解決。不斷改善。

會員行銷是把會員分成不同類型,根據會員特點進行銷售。可以分為:註冊未落單顧客、第一次落單顧客、忠實顧客、高價值顧客、流失顧客。

註冊但未曾落單顧客,如果有留郵箱,一定要發一些優惠劵,吸引顧客落單,體驗服務。

第一次落單顧客要在包裹中放一些禮品,例如印有廣告的滑鼠墊,提醒顧客,增加顧客第二次落單機會。第一次落單的顧客可能不清楚網站的賣點或優勢,可以通過包裹或者郵件發放這些資訊。客戶服務部要對第一次落單顧客進行訪問,瞭解他們的感受。

忠實顧客是多次重複購買顧客,通過資料分析瞭解他們的需要,做一些針對性的推薦,如果有足夠的毛利,可以為忠實顧客寄送VIP卡,維護忠實顧客。針對忠實顧客,可以提供積分計劃,向忠實顧客推薦一些積分換購禮品,把忠實顧客發展成口碑推廣員,如果忠實顧客邀請了新會員,要對忠實顧客做積分獎勵。

要針對性對流失的客戶行銷,瞭解顧客流失的原因,對流失顧客發優惠劵。高價值顧客購買次數不高,但落單價比較高,對這類顧客要推薦高價值商品,如果用對待普通顧客的方式對落單比較高的客戶進行推銷,可能會有反效果。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DataCenter用什麼資料備份技術?

November 13th, 2014 No comments

現代DataCenter保護

第一部分,在現代化備份和災難性保護三部曲系列中的,呈現的是包含Snapshot和複製在內的DataCenter進化保護。

儘管流動和雲端運算平臺相對較新,然而IT專業人士已經留意到DataCenter幾十年了。而為什麼備份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至少還有兩個主要原因說明仍然存在著DataCenter的數據保護問題。

1. 恢復和保護機制的變化。

2. 大量的生產和保護所需要的存儲空間。

保護和恢復的需求正在發生改變

當我們的生產系統發生變化的時候,對應的保護方式必須作出相應的改變。作為一個典型的例子,隨著虛擬化的普及,許多傳統的備份伺服器的都已經被取代或有改善。而當每個生產伺服器時都需要有自己的代理程式,最理想的情況是利用虛擬主機的數據保護機制,提供特定的虛擬化API port來運行整個虛擬機的備份,同時還提供精細還原的能力。此外,當生產數據持續從傳統DataCenter伺服器轉移到流動設備或者雲端平臺時,保護和恢復的需求也得進行相應的改變。

由於數據依賴性的不斷提升,對於任何當機或數據不一樣,容忍度也變得越來越低。但是為了獲得更佳的數據恢復性能,除了傳統的備份方式外,還必須使用更廣泛的數據保護機制,其中包括SnapShot和複製。

數據增長使保護和恢復必須作出改變

除了改善恢復的速度和演變外,另一個主要驅動力是改變的必要性,而現在是因為數據增長但不可持續的情況。 ESG的研究表明,主存儲系統一年增長接近40%,但是IT的整體支出和消費增長率是不匹配的。 IT專業人士只能更加有效的存儲數據,同時增加了數據保護和恢復能力的類型。細看之下,這兩個趨勢似乎是矛盾的;但是,事實上,它們之間的協作是IT系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如何從備份形態進化到數據保護機制–不僅包括備份,還包括Snapshot和複製。

Snapshot

雖然不是新技術,但Snapshot在過去的使用,由幾年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現在主要存儲是通過Snapshot進行還原,用戶可以恢復到最近時間點的數據,比其他恢復存儲系統數據的方式都要快的多。而且由於Snapshot的精細度特性,Harddisk不會在改變時產生任何的存儲消耗,同樣的,Snapshot能夠解決部分備份伺服器因短期的多個副本造成的存儲資源空間擴張的問題。

雖然這些功能並不是新技術,但是Snapshot擴展的管理能力和靈活的可用性造成了差異。在過去,Snapshot(以存儲技術為中心)僅僅是由存儲管理員來管理的,它不會和其他應用程式或應用程式備份進行協調。今天,許多存儲製造商已經就擴展特性開發商業應用程式。Snapshot可以在一種更加協調的方式下進行;從而能夠確保應用程式的一致性。此外,Snapshot的可用性已經進化到可以進行GRT recovery或對象級恢復,這些可以通過Snapshot的圖形化介面進行管理和調用,或者從應用程式的圖形化介面中調用(例如,數據庫或者虛擬化應用),或者集中在備份應用程式中。通過管理方式(Snapshot和恢復計劃)和監控方式(底層存儲的監測)的整合,Snapshot成為了一種更加全面的數據保護策略。

複製

Snapshot通過創建能夠快速恢復副本,來提供備份補充,然而複製創建另一個副本通常在存儲中存儲複製數據。它在獨立的位置上提供數據複製,通常作為業務連續性和災難性恢復方案的組成部分。

瞭解促進複製的機制是必要的,這將影響複製本身的效率,以及數據的可用性。複製能夠在基礎設施的Stack內在其他層級實現。

以應用程式為中心的複製(例如SQL數據庫Mirror)是在主應用程式和一個或多個的應用間完成的。因為整個Stack(操作系統、平臺和存儲)存在於每個應用程式中。不同平臺的效率會有所不同,但每個平臺必須分開管理,通過單獨的用戶介面,與單獨的策略,通常由獨立的個體(例如,數據庫管理員)來完成。

複製操作系統/平臺為中心,包含了多種技術,包括複製檔系統為中心(例如Windows的DFS),複製虛擬機管理程式之間的協助,或者廠商和複製檔級別服務。這些產品大多數定為高可用性方案的一部分。

以複製存儲為中心對應用程式和伺服器的CPU資源影響最小,因為存儲所做的工作,通常是與另外一台有更先進能力的外部設備進行複製。而基於複製存儲實行,能夠達到複製其他級別的“數據可用”目標,數據並不一定是地理上分開的情景。在一些環境中,將複製生成的副本放在本地或者在附近中,這樣更高層級的Stack(應用程式,操作系統,虛擬機)就能連接兩份比較透明和同步的能力的數據。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CDP),它通常結合其他機制:例如應用集成,多平臺管理和高度精確的複製。純粹注意存儲網絡行業協會的人還認為,真正的連續複製沒有意義,CDP產品通過錄像功能能夠實現任何時間點的數據恢復,而一些CDP產品沒有GRT recovery功能,只能提供幾乎連續的(秒級或更少的延遲)恢復功能。

結合Snapshot的敏捷性,複製的耐久性,以及備份的靈活性,你才能夠實現真正有意義的DataCenter保護。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如何選擇 MPLS 供應商?

November 10th, 2014 No comments

在比較各個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供應商時,你需要考慮到哪些因素?

很多時候,選擇一個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供應商成為了以商品為基礎的採購決定。IT 經理在對各個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供應商進行對比時,遇到很多挑戰。採購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優柔寡斷,這也是很多組織目前常面對的問題。優柔寡斷導致的重要後果是對用戶生產力產生負面影響,而即使是較輕微的後果也是會影響士氣,令人沮喪。

IT 經理之所以很難選擇一個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部分原因是很難從服務商市場中提取到有形的信息。IT 經理面對大量相似的特性和優勢時,它無法量化這些產品營銷背後的真正價值。這種情況下的必然結果是 IT 經理要麼不做出決定,要麼選擇最低報價的供應商。

權衡各供應商時,需要考慮兩件事情:具體需求和服務供應商的能力。你要深入了解公司目前的網絡部署,明白合同期內該服務供應商會帶來的關鍵優勢和劣勢。當你將網絡部署分析和業務戰略情況結合起來時,一份具體的需求說明就形成了。而且考慮到業務增長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採購項目會對產品設計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業務增長也會應用到用戶和未來的應用程式上。

在現今的企業組織中,由於移動設備發展和成熟的推動,管理人員正面臨著一系列的接入挑戰。其結果是,網絡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分散,例如具有多個位置的用戶遠端接入和辦公場所外的托管應用程式。雲在易用性方面給予了很多承諾,但是現實上卻表明底層連接仍舊是影響性能的關鍵因素。

在技術方面,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對比還需要技術分析。我們建議考慮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檢查原先應用程序的性能和流量預測方向。應用程序顯然需要正常的運行時間。當考慮到趨勢時,了解故障和問題的成因可以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加以改進。知道現有的供應商如何解決你的問題以及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也可以幫助你了解該供應商的能力和可加以改進的地方。

研究的領域包括應用類型和性能;增加、移動和改變;文檔;支持,包括售前、售中以及售後;拓撲結構和價格;影響;服務水平協議的性能以及賬戶管理。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HP 研究出全新技術讓 3D 打印速度 10 倍 UP!

November 9th, 2014 No comments

現時 10 萬元以下的 3D 打印機在商用應用範圍之內可能只有設計公司以及一些商店採用,應用於廠商的生產過程之中可以說是「沒有」,這全因 10 萬元以下的 3D 打印機往往速度慢、準確度差,不過今天 HP 卻稱她們研究到一種名為 Multi Jet Fusion 的技術,通過有關技術官方稱在速度上可快 10 倍。

根據發佈會的消息,運用此全新技術的 3D 打印機將很大機會於中國率先推出。所謂的 Multi Jet Fusion 據官方指比傳統的 SLS 打印速度高出 10 倍。在記者會現場,用 SLS 技術打印 1000 齒輪組建耗時 38 小時,而用 HP 的技術僅花費 3 小時。

在 2016 年正式投入市場之前,HP 將建立多方合作,其中一個合作是全球最大的 3D 打印服務商 Shapeways。Shapeways 將測試 HP 的打印流程。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