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Archive for November, 2014

DataCenter用什麼資料備份技術?

November 13th, 2014 No comments

現代DataCenter保護

第一部分,在現代化備份和災難性保護三部曲系列中的,呈現的是包含Snapshot和複製在內的DataCenter進化保護。

儘管流動和雲端運算平臺相對較新,然而IT專業人士已經留意到DataCenter幾十年了。而為什麼備份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至少還有兩個主要原因說明仍然存在著DataCenter的數據保護問題。

1. 恢復和保護機制的變化。

2. 大量的生產和保護所需要的存儲空間。

保護和恢復的需求正在發生改變

當我們的生產系統發生變化的時候,對應的保護方式必須作出相應的改變。作為一個典型的例子,隨著虛擬化的普及,許多傳統的備份伺服器的都已經被取代或有改善。而當每個生產伺服器時都需要有自己的代理程式,最理想的情況是利用虛擬主機的數據保護機制,提供特定的虛擬化API port來運行整個虛擬機的備份,同時還提供精細還原的能力。此外,當生產數據持續從傳統DataCenter伺服器轉移到流動設備或者雲端平臺時,保護和恢復的需求也得進行相應的改變。

由於數據依賴性的不斷提升,對於任何當機或數據不一樣,容忍度也變得越來越低。但是為了獲得更佳的數據恢復性能,除了傳統的備份方式外,還必須使用更廣泛的數據保護機制,其中包括SnapShot和複製。

數據增長使保護和恢復必須作出改變

除了改善恢復的速度和演變外,另一個主要驅動力是改變的必要性,而現在是因為數據增長但不可持續的情況。 ESG的研究表明,主存儲系統一年增長接近40%,但是IT的整體支出和消費增長率是不匹配的。 IT專業人士只能更加有效的存儲數據,同時增加了數據保護和恢復能力的類型。細看之下,這兩個趨勢似乎是矛盾的;但是,事實上,它們之間的協作是IT系統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如何從備份形態進化到數據保護機制–不僅包括備份,還包括Snapshot和複製。

Snapshot

雖然不是新技術,但Snapshot在過去的使用,由幾年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現在主要存儲是通過Snapshot進行還原,用戶可以恢復到最近時間點的數據,比其他恢復存儲系統數據的方式都要快的多。而且由於Snapshot的精細度特性,Harddisk不會在改變時產生任何的存儲消耗,同樣的,Snapshot能夠解決部分備份伺服器因短期的多個副本造成的存儲資源空間擴張的問題。

雖然這些功能並不是新技術,但是Snapshot擴展的管理能力和靈活的可用性造成了差異。在過去,Snapshot(以存儲技術為中心)僅僅是由存儲管理員來管理的,它不會和其他應用程式或應用程式備份進行協調。今天,許多存儲製造商已經就擴展特性開發商業應用程式。Snapshot可以在一種更加協調的方式下進行;從而能夠確保應用程式的一致性。此外,Snapshot的可用性已經進化到可以進行GRT recovery或對象級恢復,這些可以通過Snapshot的圖形化介面進行管理和調用,或者從應用程式的圖形化介面中調用(例如,數據庫或者虛擬化應用),或者集中在備份應用程式中。通過管理方式(Snapshot和恢復計劃)和監控方式(底層存儲的監測)的整合,Snapshot成為了一種更加全面的數據保護策略。

複製

Snapshot通過創建能夠快速恢復副本,來提供備份補充,然而複製創建另一個副本通常在存儲中存儲複製數據。它在獨立的位置上提供數據複製,通常作為業務連續性和災難性恢復方案的組成部分。

瞭解促進複製的機制是必要的,這將影響複製本身的效率,以及數據的可用性。複製能夠在基礎設施的Stack內在其他層級實現。

以應用程式為中心的複製(例如SQL數據庫Mirror)是在主應用程式和一個或多個的應用間完成的。因為整個Stack(操作系統、平臺和存儲)存在於每個應用程式中。不同平臺的效率會有所不同,但每個平臺必須分開管理,通過單獨的用戶介面,與單獨的策略,通常由獨立的個體(例如,數據庫管理員)來完成。

複製操作系統/平臺為中心,包含了多種技術,包括複製檔系統為中心(例如Windows的DFS),複製虛擬機管理程式之間的協助,或者廠商和複製檔級別服務。這些產品大多數定為高可用性方案的一部分。

以複製存儲為中心對應用程式和伺服器的CPU資源影響最小,因為存儲所做的工作,通常是與另外一台有更先進能力的外部設備進行複製。而基於複製存儲實行,能夠達到複製其他級別的“數據可用”目標,數據並不一定是地理上分開的情景。在一些環境中,將複製生成的副本放在本地或者在附近中,這樣更高層級的Stack(應用程式,操作系統,虛擬機)就能連接兩份比較透明和同步的能力的數據。

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CDP),它通常結合其他機制:例如應用集成,多平臺管理和高度精確的複製。純粹注意存儲網絡行業協會的人還認為,真正的連續複製沒有意義,CDP產品通過錄像功能能夠實現任何時間點的數據恢復,而一些CDP產品沒有GRT recovery功能,只能提供幾乎連續的(秒級或更少的延遲)恢復功能。

結合Snapshot的敏捷性,複製的耐久性,以及備份的靈活性,你才能夠實現真正有意義的DataCenter保護。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如何選擇 MPLS 供應商?

November 10th, 2014 No comments

在比較各個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供應商時,你需要考慮到哪些因素?

很多時候,選擇一個多協議標簽交換(MPLS)供應商成為了以商品為基礎的採購決定。IT 經理在對各個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供應商進行對比時,遇到很多挑戰。採購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也許是優柔寡斷,這也是很多組織目前常面對的問題。優柔寡斷導致的重要後果是對用戶生產力產生負面影響,而即使是較輕微的後果也是會影響士氣,令人沮喪。

IT 經理之所以很難選擇一個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部分原因是很難從服務商市場中提取到有形的信息。IT 經理面對大量相似的特性和優勢時,它無法量化這些產品營銷背後的真正價值。這種情況下的必然結果是 IT 經理要麼不做出決定,要麼選擇最低報價的供應商。

權衡各供應商時,需要考慮兩件事情:具體需求和服務供應商的能力。你要深入了解公司目前的網絡部署,明白合同期內該服務供應商會帶來的關鍵優勢和劣勢。當你將網絡部署分析和業務戰略情況結合起來時,一份具體的需求說明就形成了。而且考慮到業務增長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採購項目會對產品設計產生比較大的影響,業務增長也會應用到用戶和未來的應用程式上。

在現今的企業組織中,由於移動設備發展和成熟的推動,管理人員正面臨著一系列的接入挑戰。其結果是,網絡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分散,例如具有多個位置的用戶遠端接入和辦公場所外的托管應用程式。雲在易用性方面給予了很多承諾,但是現實上卻表明底層連接仍舊是影響性能的關鍵因素。

在技術方面,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對比還需要技術分析。我們建議考慮趨勢,在這個過程中檢查原先應用程序的性能和流量預測方向。應用程序顯然需要正常的運行時間。當考慮到趨勢時,了解故障和問題的成因可以知道哪些地方可以加以改進。知道現有的供應商如何解決你的問題以及需要花費多少時間,也可以幫助你了解該供應商的能力和可加以改進的地方。

研究的領域包括應用類型和性能;增加、移動和改變;文檔;支持,包括售前、售中以及售後;拓撲結構和價格;影響;服務水平協議的性能以及賬戶管理。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HP 研究出全新技術讓 3D 打印速度 10 倍 UP!

November 9th, 2014 No comments

現時 10 萬元以下的 3D 打印機在商用應用範圍之內可能只有設計公司以及一些商店採用,應用於廠商的生產過程之中可以說是「沒有」,這全因 10 萬元以下的 3D 打印機往往速度慢、準確度差,不過今天 HP 卻稱她們研究到一種名為 Multi Jet Fusion 的技術,通過有關技術官方稱在速度上可快 10 倍。

根據發佈會的消息,運用此全新技術的 3D 打印機將很大機會於中國率先推出。所謂的 Multi Jet Fusion 據官方指比傳統的 SLS 打印速度高出 10 倍。在記者會現場,用 SLS 技術打印 1000 齒輪組建耗時 38 小時,而用 HP 的技術僅花費 3 小時。

在 2016 年正式投入市場之前,HP 將建立多方合作,其中一個合作是全球最大的 3D 打印服務商 Shapeways。Shapeways 將測試 HP 的打印流程。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

傳統企業尋出路:互聯網轉型的迷思

November 3rd, 2014 No comments

1. 三大互聯網經濟

(1)用戶為中心 ── 互聯網經濟,是一個用戶中心的經濟。互聯網時代,是一個用戶主權的時代。為什麼這樣說?舉個例子,以前我們是根據什麼來購買產品?廠商通過壟斷生產和大多數廣告來控制消費者的心理,消費者是被動接受,我們把這個叫做廠商霸權。現在我們怎樣購買?在淘寶上,最主要看的指標是用戶評論,4.5分以下的都不會考慮。用戶評論就是口碑,我們的信任基礎是用戶。廠商必須要給用戶一個真正的價值和不同的體驗,用戶才可能給你一個好評,所以說,這是一個用戶主權的時代。

(2)資料為主 ── 互聯網公司,本質都是資料公司。這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與其說Yahoo是互聯網公司,不如說它是一間互聯網廣告公司;與其說Amazon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不如說它是一間互聯網零售公司。這些企業的產品或者業務流程最先被資料化,所以它們成為了第一批的互聯網公司。資料化之後,很多決策都可以基於在資料上。Amazon遜這樣的電子平台上,每個人看到的頁面都不一樣,在什麼位置給什麼用戶推薦什麼商品,都是資料告訴我們的。

(3)生態環境 ── 基本上商業行為都分為:企業與企業的交流、用戶與用戶還是企業與用戶。但互聯網是另一種景況,使得這種交流變得多元化,舉個例子,大多數的手機廠商和用戶的連繫是不同的,產品生產出來通過不同的銷售方法售賣到用戶手裡,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連接是很少的。而小米做的手機,從一開始的產品研發,就讓使用者參與進來,到後來的產品銷售和品牌傳播,都用了大量粉絲的參與,小米手機三分之一的功能是用戶提出來的。但是小米也沒有給這些用戶發資金,但他們都是利益相關者,這就打破了傳統的模式,使用者和小米就構成了一種新形群體生態。

2. 互聯網思想三大核心

什麼是互聯網?到底是否存在互聯網

這個話題我應該不用再講了,我是互聯網的使用者。互聯網絕對不僅僅是做好產品、提升經濟這麼簡單,互聯網將對我們傳統的商業概念結構進行一次重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互聯網只是對這個時代的一些特徵的定義。不要糾結在詞彙或者概念本身,要關注其帶來的深刻影響。

總結為三點:

第一,用戶思

用戶思互聯網的第一核心,這個已經是事實。其他思都是用戶思維在價值上的不同層面展現。正所謂體驗至上、免費策略也都是想實踐用戶思

第二,數據思

用資料驅動商業決策,是互聯網企業典型的特徵。從互聯網搬到 IOT(萬物互聯),都是逐漸資料化的過程。萬物互聯的本質是萬物數據化。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融合,最後都變成了資料。資料思維是另外一個關鍵。

第三,生態思

企業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產品售賣型的交易關係,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關係也不再那麼明顯;老闆與員工之間的關係也不再是簡單的雇傭關係,而變成了合夥關係,大家是利益共同者,自己組織也將成為非常重要一種組織模式。

3. 三個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

互聯網時代的典型特徵,或者說互聯網思維,不是互聯網時代的新鮮事物,而是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導致了這些思考方式得以明顯出現。我認同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傳統企業也好、互聯網企業也罷,都是時代的企業。企業只有不斷變化、自我進化,才可能獲得持續成功。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這是我在做諮詢、做培訓一直以來的觀點。互聯網的改造是系統的改造,不可能一日完成,轉型必須要在正確的邏輯下發展。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在哪裡?總結三個方面:

(1)商業民主化。 以使用者為中心,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和產品。從經營產品到使用者,我們的用戶到底是誰?我們滿足了什麼需求、解決了什麼問題?我們是否給用戶打造了極致的體驗?商業模式、銷售模式是不是從使用者角度出發?不論是B2B企業還是B2C企業必須重新審視用戶的價值,重新審視產品規劃、產品推廣、營運管理等各方面是不是以用戶為中心。

(2)營運數據化。O2O的本質就是商業資料化。線上線下的打通和融合,本質就是資料流程的打通。如果僅僅把O2O理解成線上到離線,未免太淺薄了。當商業世界資料化的時候,一切的營運都是基於資料。傳統企業要審視一下自己的資料化程度如何?產品是否能夠資料化?使用者行為是否能夠資料化?供應鏈是否能夠資料化?企業經營行為是否能夠資料化?網上商店和日常銷售不是對立,僅僅是資料分流的路徑不同而已。

(3)公司群體化。未來的公司管理會很模糊,企業內外管理很難界定。原來的公司管理,基本上都是內部行為,管理我們的員工。未來的公司,既包括公司內部資源,同時也包括公司外部資源。如何組織各種利益相關關係?都是傳統企業需要思考的。Boundaryless、Self-organizing Theory是群體化三個基本特徵。未來的企業並不是不需要管理,而是不需要工業時代的管理,需要的是互聯網時代的管理,如何啟動每個公司,如何給公司成長,是很關鍵的題目。

在“道”的層面確立這三大基礎原則,才能更好地面對。產品創新、經營都不是大問題。另外,在這三個基礎原則裡,對於很多傳統企業而言,最難是令公司變革。能不能找到合適的人?能不能給這些人以合適的激勵方式和企業文化?這一點需要極大的智慧和魄力。

4. 互聯網重新定義商業世界

19世紀,伴隨工業革命,歐美崛起,逐漸成為世界經濟中心,西方管理學也逐漸興盛,成為全球商學發源地。21世紀,互聯網革命,剛剛發起,新科技革命所帶來的商業變化,讓整個世界都措手不及。互聯網動力系統必然會引發一場類似“文藝復興” 的新商業文明,這需要一套系統來指引!這是的新機遇。在新商業文明的框架裡,雖然商業本質不變,但是商業秩序和商務邏輯將會重新架構,能夠指引大量的傳統企業順利完成轉型升級、進化的機構,將會出現。當互聯網重新定義商業世界,需要有人來重新定義商業學!

以上資訊由www.hkitblog.com提供